美国务卿卢比奥说:“如果当年中国不走制造业创新升级战略,而是一直生产低端供应链的商品,就不会有今天中美博弈的场景”。 这句话像是在抱怨,又像是在承认一个他不愿见到的事实,听起来有点酸,但确实点出了过去二十年来全球力量对比变化的核心。 如今正值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美国试图通过高额关税和“制造业回流”政策扭转局面,但现实似乎并不如意。 中国没有按照某些人预设的剧本走,没有安心停留在生产衬衫和玩具的阶段,而是持续向产业链上游攀登。 当美国的政策还在把制造业流失简单归咎于他国时,中国已经在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布局深耕。 面对西方长久以来的打压,中方在科研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这些投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华为在全球5G基站市场占比超过60%,中国商飞C919的崛起甚至开始动摇波音的传统优势。 卢比奥的言论折射出美国的一种战略焦虑,这种焦虑源于美国发现,自己过去推崇的全球化分工模式,最终培育了一个能够自主完成从低端到高端全产业链布局的竞争对手,中国不仅没有在贸易战中屈服,反而在压力下加速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美国原本期望通过关税迫使制造业回流,但结果却是自家企业承担了额外成本,据美国商会统计,更让美国精英阶层感到不安的是,制造业能力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联日益紧密。 卢比奥的言论虽然带有指责意味,但无意中承认了一个事实:中国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长期战略规划和执行的结果。 美国现在试图重振制造业,甚至在低端产业上也要重新布局,而中国则继续向高端制造迈进,这种转变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它正在重塑国际权力结构和全球战略平衡。 未来的国际秩序可能会更加多极化,而不是由单一霸权主导,在这种格局下,制造业能力、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将成为国家实力的基石。 中国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正在为新的国际竞争环境做准备,而美国则需要重新思考其战略定位,是继续坚持零和博弈的思维,还是接受一个更加多元化的世界体系。 卢比奥的话更像是对一个新时代的无奈承认,在这个时代,真正的实力不再仅仅来自军事威慑或金融霸权,而是来自于完整的产业生态、持续的创新能力和战略定力,中国选择了这条道路,而世界正在适应这个选择带来的变化。
稀土:中美缠斗出现“分水岭”美媒消息,美国最大的稀土生产商MPMater
【20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