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戴笠请50个汉奸吃饭,酒足饭饱后,戴笠突然起身:现在宣读逮捕名

混沌于浮云 2025-08-22 12:38:25

1945年10月,戴笠请50个汉奸吃饭,酒足饭饱后,戴笠突然起身:现在宣读逮捕名单。汉奸们皆大惊:这和说好的不一样啊! 戴笠,1897年出生在浙江江山一个普通家庭,原名戴春风,字雨农,因家境贫寒,幼年生活艰难。母亲独自拉扯他长大,他早年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却因经济拮据辍学,流浪上海,混迹街头,结识三教九流。1924年,他在湖州短暂加入浙军,后回到上海,在股票交易所谋生,期间结识蒋介石等人。1926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凭着机敏和忠诚,迅速得到蒋介石赏识,开始从事情报工作。1932年,蒋介石命他组建“中华复兴社特务处”,1938年改组为军统局,戴笠任副局长,实际掌控全局。他一手打造的情报网络覆盖全国,涉及缉私、邮检、交通等要害部门,麾下特工多达数万人。抗战期间,他组织刺杀日伪要员、破坏敌方设施,战功显著。1941年,他破译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情报,通知美方却未被采纳。1942年,他担任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与美方协作,增强抗日情报能力。他的行动诡秘,常亲自潜入沦陷区布置任务,被外媒称为“亚洲神秘人物”。戴笠手段冷酷,处决汉奸和政敌毫不留情,震慑敌我双方,声名远扬。 1945年9月2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政权随之垮台,那些依附日本人谋利的汉奸惶惶不可终日。蒋介石在电台发表讲话,强调以行为定罪,惩治汉奸,这让王克敏、齐燮元等汉奸更加不安。他们四处奔走,抛洒金钱,试图通过关系网求得生路。戴笠作为军统局负责人,成为他们争相攀附的对象。他表面上应承求情,承诺帮忙说情,实则暗中筹划行动。10月初,他授意军统北平站站长马汉三,以汪时璟名义发出请柬,邀请50余名汉奸于10月5日赴宴,地点选在北平东城汪时璟的公馆。汉奸们接到请柬,以为戴笠有意为他们开脱罪名,甚至可能赐予“地下工作者”身份,保住性命和前程。他们兴冲冲准备赴约,带着一丝侥幸和期待。王克敏因早年被军统刺杀未遂,腿部受伤,行动不便,仍亲自前往。宴会开始后,戴笠逐一与来宾寒暄,气氛看似融洽。马汉三负责接待,安排汉奸入席,特务则暗中布防,监视全场。宴会进行到高潮,戴笠起身,从衣兜掏出一张纸,宣布逮捕名单。王克敏、齐燮元等人名列其中,特务迅速行动,将所有汉奸押离现场。这场宴会实为戴笠精心设计的陷阱,旨在让汉奸放松警惕,一网打尽。行动干净利落,50余名汉奸无一漏网,北平的肃奸行动由此拉开序幕。 宴会后,50余名汉奸被押往北平炮局胡同监狱,等待国民政府审判。1945年11月23日,国民政府颁布《处理汉奸案件条例》,明确依罪行轻重判处死刑、监禁或没收财产。1946年初,审判在南京展开,王克敏被控通敌卖国,罪证确凿。据记载,他在狱中不堪压力,于1945年12月服毒自尽。齐燮元、王荫泰等人被判死刑,1946年春在南京雨花台公开枪决。汪时璟因曾向军统提供情报,获减刑,囚于南京老虎桥监狱。戴笠的行动震慑了残余汉奸,肃清了北平的汉奸势力。然而,1946年3月17日,戴笠从青岛飞往南京的专机因暴雨失事,坠毁于南京西郊岱山,他当场身亡,终年49岁。军统特工沈醉赶往现场,找到戴笠生前珍藏的龙泉宝剑。蒋介石亲赴南京中山陵主持葬礼,追授戴笠陆军中将军衔。戴笠死后,军统改组为保密局,势力逐渐衰落,他一手打造的特工帝国就此瓦解。

0 阅读:5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