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陈赓来越南做“场外指导”,第一仗就让越军奔袭4天,武元甲打电话说情:

墨舞风华姿 2025-08-21 18:44:42

1950年,陈赓来越南做“场外指导”,第一仗就让越军奔袭4天,武元甲打电话说情:“部队太疲劳了,我看一下子很难攻上去...”,陈赓怒拍桌子:“如果这样的仗还不打,我就卷起铺盖走了” 说起陈赓,得先聊聊他的来头。这位1903年出生在湖南湘乡的汉子,家里祖上就出过湘军将领,打小就有点军人气质。1922年,他加入共产党,从此一头扎进革命洪流。1924年,他考进黄埔军校第一期,那可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他打仗勇猛,东征时还救过蒋介石一命,可后来因为信仰跟老蒋翻脸,硬气得很。 1926年,陈赓跑去苏联学情报技术,回来后参加南昌起义,干过营长。起义失败后,他在上海搞地下工作,1931年差点因为叛徒暴露被抓,好在党组织捞了他一把。长征路上,他当过红军干部团团长,带着队伍翻山越岭,稳住军心。抗战时,他率八路军386旅在华北跟日军干仗,1943年还干掉了日军一个中将,那战绩响当当。 解放战争中,陈赓带兵打淮海、渡江,解放了大半个中国南方。到1950年,他被派往越南当军事顾问,虽然腿上有老伤,走路都费劲,但还是咬牙跟部队一起跋山涉水。这家伙的革命意志,真不是盖的。 1950年,越南正跟法国殖民军打得不可开交。法军有25万精锐,装备先进,占据越南北部要点,补给线却拉得老长。越南人民军呢,刚组建没多久,武器不行,经验也少,士气还得靠胜利提振。中国派陈赓过去,就是看中他打仗有脑子,能帮越军扭转劣势。 陈赓一到,就发现问题不小。越军习惯硬碰硬,跟法军正面干,伤亡大不说,还老吃亏。法军据点分散,但补给线脆弱,这给了陈赓灵感。他琢磨出一个“围点打援”的招数:先打法军弱的地方,逼他们派援兵,然后在山里设伏,把援兵收拾了。这法子听着简单,可要真干好,得有耐心和胆量。 陈赓到越南没多久,就盯上了法军一个据点。他觉得这是个试水的机会,命令越军奔袭四天,翻山越岭直扑目标。这四天,部队扛着装备在丛林里硬走,体力消耗极大。到了第四天,武元甲坐不住了,给陈赓打电话,说部队太累,法军防线又不好突破,怕一时半会儿啃不下来。 武元甲是越军的灵魂人物,打仗有自己的想法,喜欢正面进攻,觉得硬拼才能出效果。可陈赓不这么看,他觉得越军得学会灵活机动,不能老拿命去填。这回奔袭,他就是要让越军适应这种节奏,抓住法军的软肋。武元甲犹豫,陈赓却急了,直接撂下狠话:“不打我就走!”这态度硬得像块石头,把武元甲震住了。 陈赓这人,打仗从不蛮干。他坚持打这一仗,不是逞强,而是算准了账。法军据点虽小,但位置关键,打下来能撕开防线缺口。更重要的是,他想借这仗试试“围点打援”行不行。越军要是能按他说的,把法军援兵引出来收拾了,不光能赢,还能攒经验、提士气。 再说,1950年的形势也逼着他硬干。中国刚建国,朝鲜那边又起了战火,越南这块要是顶不住,法军可能顺势压过来,对中国边境也是威胁。陈赓心里清楚,这一仗不光是为越南打,也是为中国争取时间。所以,他宁可跟武元甲翻脸,也要把仗打下去。 武元甲最终听了陈赓的,越军调整后继续作战。这仗果然没白打,为后来的东溪战役铺了路。1950年9月,东溪战役开打,陈赓还是用“围点打援”的老办法,先攻法军弱点,引援兵上钩,然后在山地设伏。法军以为越军累垮了,轻敌冒进,结果一头撞进圈套。 这一仗,越军干掉了法军好几个营,缴了一堆装备,还打通了中越边境的交通线。越北局势一下翻了个个儿,法军被逼得节节后退。这胜利不光让越军信心爆棚,也让中国援越的物资能顺利送过去。陈赓用事实证明,他的路子是对的。 这场仗,陈赓和武元甲的分歧挺有意思。武元甲想稳扎稳打,怕部队撑不住,陈赓却觉得不冒险就没出路。俩人都是为了赢,可思路不一样。武元甲是本地统帅,了解部队情况,担心打崩了收不了场;陈赓是外来的顾问,眼光更长远,想借机把越军带上正轨。 最后看结果,陈赓的坚持占了上风。可武元甲的顾虑也不是没道理,越军那时候真挺脆弱,要是陈赓算错了,部队可能真垮了。这俩人,一个激进一个谨慎,反而互补得挺好。 1950年11月,陈赓任务完成,回了国。胡志明亲自送他,送了照片和诗,感激得不得了。陈赓没歇着,直接去了朝鲜战场当志愿军副司令员。1952年,他又忙着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给中国国防科技打基础。1961年,他因病去世,才58岁,留下一堆功绩。 武元甲呢,后来在陈赓的点拨下越打越顺,1954年搞了奠边府战役,把法国人彻底赶出越南。他晚年提起来,还说陈赓是他的老师。俩人的合作,真算得上中越友谊的一段佳话。 陈赓的“围点打援”听着不复杂,但用得好真挺厉害。他抓住了法军补给线长、地形不熟的弱点,用灵活的打法把优势放大。这招其实跟中国红军当年的游击战有点像,讲究以弱胜强,靠脑子取胜。 放到越南战场,这战术特别管用。越军武器差、人少,但地形熟,机动性强,陈赓就拿这个做文章。

0 阅读:0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