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还有没有用?要不要考大学?要不要砸钱供孩子上大学呢? 现在我先说实话,如果砸钱能考个985、211,该砸就得砸。但是如果你花大几十万上百万砸出个民办本科、普通二本,说实话意义不大。 为什么呢?从我那个年代到现在,真正能够通过读书取得成果的比例其实变化不大。我是70后,我们那个时候读书,能考上大学的比例很少吧?80年代、90年代大学没扩招之前,不到38%。 所以我们当年大学毕业出来,工作都不错。现在大学扩招了,如果学校本科率90%以上,我告诉你,这90%里面也只有百分之二三十的人读书是真有用的。985、211目前来说还是有点用的,其他的呢?用处不大。 那还要不要读大学呢? 该读,能读。但要不要砸尽家里所有积蓄,卖房卖车,砸进一个普通二本呢?我认为没必要。 我告诉大家一个投资的方法。最好的投资时间是孩子的幼小阶段。为什么呢?幼儿园是大脑发育黄金期,你不要以为聪明是天生的,后天通过细胞神经元的发育、链接,是可以提高孩子智商水平的,懂了吧?这个阶段该进行科学训练,该给予语言刺激、运动刺激,甚至像DHA、ARA这些补脑的可以搞一点,促进孩子大脑发育。 第二个阶段在小学,英语和语文能提前训练就提前训练。为什么呢?这两门是语言学科,学语言学科需要智商吗?不需要,需要的是积累。要大声朗读,要进行听说训练就可以了。数学能钻研一下技巧就钻研一下,实在搞不上去,说明孩子没这个能力,就别强求了。整个小学阶段,文科搞好了,数学到初中再努力,基本问题不大。所以要投资的话,钱尽量先投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我们现在很多家长做法却反过来,幼儿园说哎呀,让孩子快乐一点哦,小学也说快乐一点啊,不要那么累哟。结果到初中不行了,一对一补课,100元、800元、1000元咔咔往上涨。那个时候孩子精力不够了,自信不足了,家长开始焦虑了,怕考不上高中,考上高中又怕考不上大学,这个时候砸钱也没用了,懂了吗? 所以就算要砸钱,也要分清情况。如果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努力了,发现孩子不适合走学习这条路,立马换赛道。不要再执着于文化课了,想想孩子有什么天赋,在小学阶段就观察观察。孩子要是画画特别好,将来可以干什么?走美院,往设计方向发展,对不对? 孩子如果在小学有个特别好的体育项目,将来可以走体育单招,对不对?所以在小学,除了文化课培优之外,还得看看孩子有没有特别突出的兴趣特长,也就是多元化的升学方向。不能等到初中、高中啥都晚了,才说不行啊,我要不要报兴趣班,那个时候就来不及了。 所以整个阶段规划很重要,在幼儿园、小学做好规划,初高中就有第二条路可走。假如不会规划,初高中就没有路可走,那就只能砸钱,还砸进一个民办本科,读还是不读呢?一年学费5万、10万,四年下来几十万,你读还是不读啊?砸进去后出来工作,一个月3500元,得多少年才能赚回100万?说实话,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读书,能不能读好书,在幼儿园、小学就能初见端倪,初高中就顺其自然。 我认为反而把为人处事的品行教给孩子很重要,别让孩子啥都不行,学习不行,做人也不行,这种孩子到社会上没人要。 理解了吧?没必要焦虑,焦虑也没意义,对吧?多元化发展,文化课是一个赛道,兴趣特长是一个赛道,技术也是个赛道,上个好的职业大学,做一个好的蓝领工人也挺好的。 所以我认为家长要放下执念,让孩子找到属于他自己的发展道路最重要,也不要盲目砸钱。砸钱之前先做好规划。
高中和大学的区别有多大
【3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