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大豆生意要黄了!路透社报道:“中国9月份的大豆采购已全部完成,且全部来自巴西等南美国家,10月份的订单也已敲定一半,约400万吨同样给了南美。”这下特朗普的大豆生意是真的悬了。 这场危机的根源,深植于特朗普执政时期的关税政策。2018年,美国单方面对华加征关税,中国随即反击,将进口大豆关税从3%提升至25%,美国大豆瞬间失去最大买家。 而巴西成为了完美的替代者,巴西大豆的崛起,不仅是价格与品质的胜利,更是中国战略调整的必然结果:通过多元化进口渠道,中国成功摆脱了对美国大豆的依赖,将供应链风险降至最低。 美国豆农的困境,则是这场贸易战的直接牺牲品。仓储成本飙升、大豆被迫用作饲料、中小农场接连破产……肯塔基州农民拉格兰德算了一笔账:每英亩种植成本600美元,期货价格仅能覆盖70%,农场主不得不抵押土地求生。 特朗普的“救市”呼吁——要求中国订单翻四倍,提供“快速服务”——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无法扭转市场逻辑。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短暂上涨不过是虚火,无法掩盖美国农业根基的动摇。 巴西的胜利,则是全球农业权力转移的缩影。凭借种植面积扩张与技术升级,巴西大豆产量连续创新高,2025年预计达1.695亿吨,出口量突破1亿吨。 中巴合作更从大豆延伸至本币结算、基础设施共建,铁路与港口的升级让运输周期缩短至45天,与美国持平。这种“绑定式”合作,让巴西稳坐中国第一大供应国的宝座,并逐步蚕食美国曾垄断的市场份额。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大豆出口困境已导致农产品出口额锐减,GDP增速预期暴跌,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更致命的是,农民群体的愤怒正在瓦解其政治票仓——那些曾支持“美国优先”的选民,如今因生计绝望转向批判。这场“大豆战争”的输家,不仅是豆农,更是特朗普赖以生存的民粹主义根基。 当中国冷静观望,巴西稳握订单,美国大豆产业正面临生死抉择。全球农业格局的重塑已成定局:巴西的崛起、中国的多元化布局,共同宣告了美国“黄金时代”的终结。 特朗普的喊话或许能掀起短暂波澜,但无法逆转市场规律——大豆生意的“黄了”,实则是霸权主义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又一次溃败。 未来的世界粮仓,将由更灵活、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主导,而美国,或许只能在仓库堆积的豆堆中,反思其政策的代价。 对此,大家怎么看?
万万没想到 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宣布! 从8月18日开始,对400多种钢铁
【13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