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顶级的军事天才只有一人,他打的仗,即使别人复盘也打不出来。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打了无数场战役,开国元帅十人,开国上将,中将更是数不胜数,但是我军最为顶级的军事天才,只有一人,他指挥的仗,就是让别人来当事后诸葛亮,对照着来做复盘,基本上也没有几个人可以打出来。这个人,就是伟大的毛主席。 就说一场仗——四渡赤水。这场战役,到现在了,全世界多少顶级的军事院校,包括美国的西点军校,还在研究。他们用最牛的计算机搞兵棋推演,把所有数据都输进去,推演了无数次,得出的结论基本就一个:红军活不下来。 可毛主席偏偏就带着红军,从这个十死无生的绝境里,硬生生活着走了出来,还顺手牵羊,打了几个大胜仗。 你说这仗神奇在哪?神奇就神奇在,它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当时是个什么情况?红军刚开完遵义会议,毛主席重新拿到指挥权。可他接手的是个烂摊子,长征出发时浩浩荡荡的八万多人,过了湘江一战,就剩下三万来人,一个个又累又饿,弹药也缺。而对面呢?蒋介石调集了四十万大军,天上飞机侦察,地上海陆空一体化追剿,把贵州、四川、云南交界那块地方围得跟铁桶一样,就等着把红军这点人一口吃掉。 换成一般人,一看这架势,腿都软了。要么找个地方死守,要么找个看起来最薄弱的点玩命突围。当时林彪就提过,干脆跟敌人主力拼了,打个硬仗冲出去。这想法很勇,但在当时,跟拿鸡蛋碰石头没啥区别。 毛主席不这么干,他的思路,是把这四十万大军当猴耍。 敌人虽多,但不是铁板一块。有蒋介石的中央军,还有云南的滇军、贵州的黔军、四川的川军。这些地方军阀,各有各的小算盘,谁也不想为了给老蒋卖命,把自己的老本拼光了。毛主席就把这一点看得透透的。 于是,神来之笔开始了。 一渡赤水,是红军在土城打了一场不顺心的仗之后,主动跳出包围圈。老蒋一看,以为红军要北上和红四方面军会合,赶紧调兵去长江边上堵。这一下,就把敌人的主力部队从贵州给调走了。 敌人刚到长江边上布好口袋,毛主席带着红军一扭头,“倏”地一下,二渡赤水,杀了回来。 敌人全傻眼了,后院空虚啊!红军趁机二占遵义,在娄山关打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仗,把士气一下子提了起来。 老蒋气得亲自飞到重庆指挥,调集重兵又压过来。毛主席呢?不跟你硬碰硬。他带着部队,三渡赤水,又进了四川。老蒋的判断再次被带着走,以为红军这回是铁了心要北上,又把大军往川南调。 最绝的来了。毛主席让一个团带着电台,大张旗鼓地往北走,做出要过江的样子,把所有敌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而红军主力呢?悄悄一拐,神不知鬼不觉地四渡赤水,再次回到贵州,直接朝着敌人心脏——贵阳逼近。 这时候蒋介石正在贵阳呢,身边没多少兵。他吓得魂飞魄散,赶紧命令云南的孙渡兵团火速回援。孙渡一走,云南就空了。毛主席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他这招“围魏救赵”玩得炉火纯青,大部队立刻掉头,大摇大摆地从孙渡让出来的通道,顺利渡过金沙江,彻底跳出了几十万大军的包围圈。 整个过程,红军就像一条龙,在敌人的重兵集团里来回穿梭,忽东忽西,指南打北。敌人被调动得疲于奔命,始终慢一步,始终被牵着鼻子走。四十万人,愣是拿三万人没办法。 这打的哪里是仗,这简直是艺术。他打的不是兵力,是人心,是判断力,是对手的心理弱点。 这种天才般的指挥,也不是凭空来的。早在井冈山时期,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他就总结出了那套著名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套打法的核心,就是不跟你拼消耗,用脑子打仗,把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到了抗日战争,他写的《论持久战》,更是把战略家的眼光展现得淋漓尽致。当时国内“速胜论”和“亡国论”吵成一团,他却清晰地指出,这场战争必然是持久战,要经历三个阶段。后来的战争进程,完全印证了他的预言,一个字都不差。 很多人觉得军事天才是天生的,其实不然。毛主席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超强的学习和总结能力。他不是死读书,而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和中国古代的兵法智慧,以及中国革命战争的残酷实践,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他知道,战争不只是军事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谁能争取到人民,谁才是真正的战无不胜。 他指挥的军队,不光会打仗,还会做群众工作,这是任何对手都学不来的。 所以说,为什么他的仗别人复盘也打不出来?因为别人能复制他的行军路线,却复制不了他在每一个岔路口的思考和决策。复制不了他那种面对绝境依然谈笑风生、敢于下险棋的魄力。更复制不了他背后那套完整的、洞察人性和战争规律的思想体系。 直到今天,他的军事思想依然没有过时。它告诉我们,无论技术怎么发展,武器怎么先进,战争的根本,依然是人的对抗,是智慧的较量。在绝对的智慧面前,任何看似强大的对手,都可能不堪一击。
林彪叛逃后,纪登奎为郑维山说情,毛主席:你头上的白头发少两根“主席,我觉得郑维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