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春季,梁兴初升任解放军成都军区司令员。当时他的老首长、四野战友邓华也在四川工作,担任主管农业的副省长。梁兴初到成都后非常高兴,急切地要去看望邓华。 1967年春天,成都。那会儿的中国,可不太平。但对梁兴初个人来说,这算是个高光时刻。他刚从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的位置上,被提拔为成都军区司令员,手握西南一方的重兵,正儿八经的封疆大吏。 按理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怎么也得先烧烧旺。可梁兴初心里头,头等大事是另一件——去看一个人。谁呢?他的老首长,老战友,邓华。 这时候的邓华在干嘛?他在四川当副省长,管农业。听着是不是有点别扭?一个曾经指挥千军万马、在朝鲜战场上协助彭总运筹帷幄的兵团司令员,居然在管大家种田浇地。这背后,是1959年庐山会议后,邓华受到冲击,被解除了军权的十年沉寂。 一个春风得意,一个韬光养晦。梁兴初的“急切”,就成了那个特殊年代里,一抹极其珍贵的人情亮色。 为什么急切?很多人都熟悉朝鲜战场上,彭老总发火骂梁兴初那段。第一次战役,38军因为情报失误,对熙川的美军黑人团判断有误,动作慢了,放跑了敌人。战后总结会,彭总雷霆震怒,指着梁兴初的鼻子骂:“都说你梁兴初是员虎将,我看是鼠将!”,甚至撂下狠话:“我彭德怀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 那场面,吓得所有高级将领大气不敢出。可电影为了艺术效果,处理得有点温情脉脉了,让梁兴初解释说想减少伤亡,彭总听了若有所思。说实话,这有点脱离现实。那可是军令如山、你死我活的战场,哪有那么多温情解释的机会。真实的将帅关系,就是这么刚猛直接,批评是真刀真枪,不掺半点水分。 而就在这个当口,谁出来打圆场了?副司令邓华。他主动检讨:“我们没有当好助手,也有责任。”寥寥数语,既维护了彭总的威严,也给了梁兴初一个台阶。这就是战友情,是关键时刻能为你扛事儿的默契。 梁兴初是什么人?江西吉安打铁匠出身,性子跟淬火的钢一样,硬。挨了这么一顿批,他没吭一声,憋着一股劲儿,要用战功说话。 机会马上来了。第二次战役,38军就像换了个人,打疯了。特别是113师,14小时强行军72.5公里,硬是用两条腿跑赢了美军的汽车轮子,成功穿插到三所里、龙源里,关上了美军南逃的大门。接着就是在松骨峰那场惊天动地的阻击战,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作家魏巍那篇著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写的就是这场战斗。 打完这一仗,彭总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他亲自起草嘉奖电,写完觉得不过瘾,又在结尾加上了四个字——“三十八军万岁!”。这在我军历史上是头一回。据说当时洪学智副司令还劝他,说嘉奖用“万岁”没这个先例。彭总眼一瞪:“发了嘛,发了!打得好,就是万岁嘛!” 这一声“万岁”,让梁兴初和38军全体将士泪流满面。所有的委屈、压力,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这背后,是彭德怀赏罚分明的极致体现,更是梁兴初知耻而后勇的完美逆袭。 而这场大捷之后,又是邓华,代表志愿军总部,顶着敌机轰炸的危险,驱车几百里,亲自到38军的驻地召开西线各军军长参加的现场会。会上,邓华高度评价38军,梁兴初则分享了经验。会后,梁兴初用缴获的美军罐头、饼干和威士忌招待老战友们。那顿饭,吃的不仅是胜利的喜悦,更是生死与共的豪情。 再回到1967年的成都,是不是就能理解梁兴初那份“急切”的心情了? 他见邓华,不仅仅是下级看望老上级,更是兄弟重逢。他们之间,有太多共同的记忆和不言自明的情感。在那个“政治挂帅”,人人自危的年代,敢于如此旗帜鲜明地去看望一位“犯过错误”的老领导,这本身就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担当。 梁兴初在成都的几年,正是“”最混乱的时期。他凭借几十年的带兵经验,努力稳定部队,顶住压力抓战备训练,严禁部队搞任何形式的“串联”。他还得处理地方上的武斗,恢复工农业生产,支持“三线建设”。他深入重庆、达县等地制止武斗,收缴武器,可以说是殚精竭虑。 可以想见,当他在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焦头烂额的事务时,能和邓华这样一位既有丰富斗争经验又已置身事外、头脑清醒的老首长聊一聊,是多么宝贵的精神慰藉和智慧来源。他们聊的可能不仅仅是往事,更是当下。一个在军,一个在政,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国家尽一份力。 可惜,好景不长。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梁兴初受到牵连,被隔离审查,1973年被下放到山西一家化工厂当工人。从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区司令,到一名工厂的“老百姓”,这种落差,非亲历者不能体会。 但历史终究是公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梁兴初和邓华都恢复了名誉。那些泼在他们身上的污水,被一一洗净。
1967年春季,梁兴初升任解放军成都军区司令员。当时他的老首长、四野战友邓华也在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8-14 20:25:45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