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视察张掖时,发现当地女人不穿裤子,村干部尴尬道: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8-14 20:25:41

1969年,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视察张掖时,发现当地女人不穿裤子,村干部尴尬道:“这是我们本地风俗。” 1969年夏天,皮定均已经是手握重兵的兰州军区司令员了。新官上任,他没在办公室里坐着,而是直接下基层。第一站,就选了甘肃张掖。那地方,自古就是河西走廊的重镇,但当时,尤其是一些山区,那叫一个穷。 车子颠簸在土路上,越往山里走,皮定均的眉头锁得越紧。路两边全是土坯房,歪歪斜斜,看着就让人揪心。路边跑过的孩子,一个个面黄肌瘦,衣服破得都快成布条了。这景象,比他听报告时想象的还要严重。 突然,车窗外一个场景让他心里咯噔一下。一个十几岁的姑娘,下半身光溜溜的,连条裤子都没有,就那么在路边晃荡。皮定均是打过仗、见过生死的人,可眼前这一幕,还是让他心里翻江倒海。他当即让司机停车,回头就问陪同的地委书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位书记估计也是没想到司令员眼神这么尖,愣了一下,赶紧凑过来说:“首长,这是个傻子,脑子不灵光。” 皮定均听了,没说话,但脸色已经很难看了。傻子?傻子就可以不穿裤子吗?他压着火,说:“走,去村里看看。” 一行人进了村,随便找了户人家走进去。屋里光线很暗,一股子穷酸气。炕上坐着几个妇女,看见这么大个干部进来,都显得特别局促,拼命往下拽自己的上衣衣角,想盖住腿。 皮定均一眼就看出了不对劲。他目光如炬,直接就问炕上的一位大嫂:“你们,是不是没有裤子穿?” 这话一问,满屋子的人都沉默了,那几个妇女的头埋得更低了。空气像是凝固了一样。这时候,还是那位地委书记,觉得场面太尴尬,壮着胆子解释了一句:“报告首长,这是我们本地的风俗,习惯了。” “风俗?”皮定均心里的火“噌”一下就顶到了脑门,他猛地一回头,死死盯着那个书记,一字一句地吼了出来:“那你家里的女人是不是也有这种风俗?” 这一声吼,跟平地惊雷一样。那位书记吓得脸都白了,站在那儿,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他身上穿着整齐的干部服,和炕上衣不蔽体的妇女形成了刺眼的对比。这哪是什么风俗,这分明就是赤裸裸的贫穷! 皮定均没再多说一句废话,回到兰州后,立刻让妻子把家里所有能穿的旧衣服、攒下的布票都找出来,第一时间派人送到了那个村子。 这就是“皮老虎”,这个外号,不是因为他打仗有多凶,而是因为他容不得手底下的人对老百姓的疾苦麻木不仁。在他看来,当干部的,要是对群众的温饱视而不见,那就是最大的失职! 其实皮定均这人特别有意思,他身上不止“老虎”这一个标签。在成为“皮老虎”之前,他还有两个外号。 一个叫“皮猴子”。这是小日本给起的。抗战那会儿,他奉命去侦察,一个人牵着毛驴就进了城。等摸清了敌人的底细,大摇大摆地往回走,结果在城外被一队鬼子盯上了。换别人早慌了,他倒好,不紧不慢地把敌人引进了山沟沟里,仗着地形熟,东躲西藏,跟耍猴一样把鬼子耍得团团转,最后自己毫发无伤地溜了。鬼子气得哇哇叫,骂他是“皮猴子”,抓不住。这“猴气”,说白了,就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机灵和胆识。 另一个外号,叫“皮老驴”。这是自己人叫出来的。解放战争打涟水,战况胶着。他作为旅长,非要亲自上一个前沿的古塔观察所。底下人死活不让,说太危险。他嘴上答应,一转头,看见个挑水送饭的伙夫,居然就跟人家换了衣服,自己挑着担子就上了塔。塔上的士兵谁也不认识他,还当着他的面议论:“咱们那‘皮老驴’旅长,脾气又倔又硬,打起仗来真不要命。”他听了也不生气,就嘿嘿笑。这“驴劲”,是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亲力亲为的实在。 把视线拉回到现在,2025年的今天,现在再去张掖看看,那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当年的穷山沟,早就变成了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那五彩斑斓的丹霞地貌,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根据最新的数据,光是旅游这一项,就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老百姓的日子早就今非昔比。别说没裤子穿,家家户户都是小汽车、新房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皮定均的“老虎脾气”,本质上是一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零容忍。 他用最直接、最粗暴的方式,扯下了那块名叫“风俗”的遮羞布,让我们看到了血淋淋的真相。

0 阅读:26

猜你喜欢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