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三十年磨一剑,这张底牌终于打破基础软件领域的“隐形霸权”! 信源:金融

冰枫看历史 2025-08-16 16:34:19

[月亮]三十年磨一剑,这张底牌终于打破基础软件领域的“隐形霸权”! 信源:金融界——美股异动|甲骨文涨超1.2% 据报拟在云端运算部门裁员 一份来自IDC的报告声称,在数据库的本地部署市场中,华为云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越了盘踞近三十年的霸主——甲骨文。而《金融电子化》对六大国有银行的调研,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这场变局。在这些国家金融命脉的核心系统中,甲骨文的身影日渐稀少,取而代之的是以华为云GaussDB为首的国产数据库。 谁能想到,就在十几年前,同样是中国企业,中国联通却收到过甲骨文一张单方面开出的6000万美元天价罚单。从被勒索一笔巨款到如今在核心市场实现逆袭,这背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地基之战”。 1989年的中国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敏锐地嗅到了这片市场的巨大潜力。凭借当时独步全球的技术,甲骨文迅速在中国扎根,其团队甚至不惜采用窃取客户信息等手段,在中国市场野蛮生长。很快,无论是初露锋芒的互联网公司,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政府部门,都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这个强大的数据系统。甲骨文的数据库,就这样成了中国数字化建设绕不开的“地基”,绝对的垄断也由此成型。 没想到,甲骨文将“不讲情面”的经营策略发挥到了极致,不仅索要高额使用费,还通过捆绑销售、坐地起价层层加码。企业续约,有时甚至被要求补缴齐去年并未使用的费用。面对中国企业的异议,埃里森的态度极其强硬:要么接受,要么离开。这种以“断供”为武器的威胁,让无数企业只能忍气吞声。其创始人的傲慢,也几乎从不掩饰,他曾公开反对中国培养更多工程师,并将中国视为“美国最大的敌人”。 2008年,中国联通因软件许可纠纷,被甲骨文单方面处以6000万美元罚款。这笔钱,与其说是商业纠纷,不如说是一次公开的羞辱。它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醒了所有沉浸在“造不如买”幻想中的人,让整个中国科技行业清醒地认识到,将信息命脉交予他人之手只能把自己送入被动之中。而这笔昂贵的“学费”,也成了中国数据库“地基之战”全面打响的号角。 就在联通事件发生的同一年,阿里便启动“飞天”系统,决心研发自己的云数据库。面对这一举动,远在美国的埃里森轻蔑地评价,基于中国人的技术实力,这似乎是个极其幼稚的想法。可是,历经四年超过十亿元的投入,阿里巴巴在2013年正式宣布,其淘宝核心广告系统成功“去O”,彻底挣脱了甲骨文的枷锁。 如果说阿里的胜利是在云端开辟了新战场,那么华为则选择了从最坚固的“地基”层面发起颠覆。华为的王牌是GaussDB分布式数据库,其核心武器是一套被称为“三层池化”的革命性架构。简单来说,它将数据库拆分成计算、内存、存储三个可以独立伸缩的“乐高积木”,企业能根据业务需求灵活组合,极大提升了资源效率。别的数据库替换,往往需要停机、修改大量代码,测试周期长达数月,而GaussDB可以做到无缝迁移,业务代码一行都不用改。正是凭借这种实打实的技术突破,GaussDB才能攻克壁垒森严的金融行业,成为六大国有银行的选择。 埃里森的自负让他固守着传统数据库的阵地,完全错判了全球向云计算转型的浪潮。当老对手微软、IBM以及新兴的阿里云在全球云市场攻城略地时,甲骨文却被远远甩在身后。2019年,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大幅裁员,业务急剧萎缩。此后,无论是试图与腾讯合作,还是企图收购TikTok以弥补短板,都以失败告终。这位曾经的霸主,最终因自己的固执,被时代抛下。 从被勒索6000万美元到实现市场反超,这场历时十余年的“地基之战”,生动地诠释了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有资格对霸权说“不”。以GaussDB和阿里云为代表的国产数据库的崛起,不止是更换了一套软件,它意味着中国在数字时代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坚实可靠的“地基”。 数据库的“地基之战”是打赢了,那么在芯片、操作系统等其他同样被“卡脖子”的领域,下一场胜利又有多远?

0 阅读:0
冰枫看历史

冰枫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