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重拳出击!严查地方隐性债务,多名高官被问责!】你知道吗?地方相关部门的债

沂蒙山上匹狼 2025-08-16 16:23:03

【财政部重拳出击!严查地方隐性债务,多名高官被问责!】

你知道吗?地方相关部门的债务问题一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在8月,财政部的一个大动作引起了全网关注!一口气曝光了6起地方隐性债务典型案例,多名领导干部被严肃问责。这个事情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对地方隐性债务上面可是“零容忍”,谁要是敢碰红线那可就是终身问责,责任倒查到底!

一、什么是地方隐性债务?为什么这么受关注?

可能有人要问了,什么是地方隐性债务呢?简单的说,就是地方在法定债务限额之外,偷偷“变着法子借钱”,搞出来的“账外账”。这笔钱不在政府预算里,可最后还得由财政来兜底。这就好比打擦边球借的钱,不用上预算,最后却要大家一起买单!

具体来讲,隐性债务有这三大套路:

●直接借钱

财政还地方通过国企、事业单位去贷款融资,却约定用财政资金偿还。看着是企业行为,其实是上面相关部门兜底。比如:国企出面贷款搞基建,政府承诺还钱。相关部门承诺还钱,这个就是典型例子。

●变相举债

在 PPP 项目,相关部门购买服务这些事情里,通过承诺回购本金、保证最低收益等手段,搞出“名股实债”的债务。像土地,像用土地收益特许经营权质押融资,就是这种情况。

●违规担保

地方用财政资金或国有资产为企事业单位借款担保,一旦出现了问题,相关部门就得掏钱。比如:要求银行“借新还旧”来掩盖债务风险。

总之,这些操作太隐蔽了,就像“水下面的冰山”,表面平静,实际上暗藏巨大风险。因为不在明面上,监管和控制都很难。一旦积累多了,就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财政部通报的6起案例都有啥特点?

这次财政部通报的6起案例,那可是覆盖范围广、涉及金额巨大、问责力度空前!

●辽宁沈阳辽中区:通过国企举债融资抬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新增5.2亿元隐性债务。

●福建厦门市:国企垫资实施土地开发安置房项目,新增683.96亿元隐性债务。这数字大的吓人!

●山东德州陵城区:同样利用国企举债搞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隐性债务1.45亿元。

●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国企垫资建设本应由相关部门承担的公益性项目,新增隐性债务103.85亿元。

●重庆武陵:向国企借款搞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增1.6亿元隐性债务。

●四川成都市:13个区县通过国企垫资实施城市更新、市政道路建设等项目,还代相关部门缴纳轨道交通专项资金。新增隐性债务614.08亿元,金额快赶上厦门了。

从以上这些案例能够看得出来,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有偏差,纪律观念不严,对上面的决策部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次通报的每起案件,相关责任人都会受到严肃的问责。

三、财政部这次动真格,问责有啥招?

针对隐性债务,财政部这次可是动了真格的了!问责体现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的严肃性。

●终身问责:哪怕官员调职、退休,照样问责,别想躲过!

●顶格处罚:从诫勉谈话到开除公职,绝不顾惜迁就。

●跨部门联动:联合相关部门、银保监会,切断金融机构“配合造假”的链条。

●公开曝光:点名道姓通报,让违规者彻底“社死”。

总之,处分形式多样,根据情节轻重,有党内警告、严重警告、诫勉谈话、批评教育、责令检查等,形成“分级问责”体系。财政部态度明确,对于新增隐性债务和化债不实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持续加大查处问责力度。这“终身问责”的利剑高悬,为违规者谁都别想跑。

四、面对隐形债务该怎么解决?

面对隐形债务风险,上面这几年打出一套“组合拳”。

●摸清家底:首次提出隐形债务的概念,统一口径,要求地方 5—10 年内化解隐形债务,建立终身问责制。

●化解试点:推出首批建制县(区)隐债化解试点,允许地方发债券置换部分隐形债务。

●严控严管:核心是“控增化存”,严控新增隐形债务,推进上海、广东等地“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

有专家说的好,隐性债务背后是政绩观扭曲。一些领导为了“面子工程”,不惜透支未来政绩。必须打破“唯GDP论”,建立债务终身追责制。财政部也明确要求,各地各单位要严格落实违规举债问责机制,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化解存量。

写在最后

财政部这次雷霆行动给所有地方敲响了警钟:靠隐形债务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行不通,一些官员为了政绩不顾地方财政,搞形象工程,让地方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新官不理旧账”的想法,以后可没门了!地方得树立正确政绩观和风险意识,有多大财力办多大事,杜绝违法违规举债,在财政纪律约束下,地方该学会“精打细算过日子”了!

(来源 : 律途观潮 原创 : 律林小笔)

0 阅读:1165

评论列表

乾集超市

乾集超市

7
2025-08-17 11:23

处罚太轻

沂蒙山上匹狼

沂蒙山上匹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