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紧张,中日紧张,中英紧张,中加紧张,中印紧张,中韩紧张,中欧紧张……怎么感觉每天都在过得很紧张?帝国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这点心思没啥好说的。再看看一直顶着压力的俄罗斯,就算跟全世界都闹别扭,还不是照样把日子过下去了。 这种”四面受敌“的氛围,让很多人心里不踏实。 但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说白了,就是有些西方国家看到我们发展起来,心里不自在。 这直接反映出“帝国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这句话,在今天依然有它的现实意义。 面对这种局面,到处去争吵辩论,其实用处不大。 我们真正该做的,是把目光收回来,看看自己。 答案其实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办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 美国一向对技术领域的竞争尤为关注,尤其是在高科技产业中,芯片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中国科技崛起,美国政府决定通过打压中国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在半导体和芯片领域,限制中国企业的技术发展。 华为无疑是首当其冲的目标。 当时,华为的业务扩展势头迅猛,尤其是在5G技术和智能手机领域,而美国通过限制华为使用高端芯片,几乎把华为的全球市场准入封锁了起来。 面对这一巨大挑战,任正非的回应异常冷静且充满底气。 他说:“我们早就备着粮草”。 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团队,在巨大的压力下迅速加紧研发工作,虽然美国的封锁让华为失去了对高端芯片的依赖,但海思团队却没有被打垮,反而更加坚定了自主创新的决心和行动。 最终,华为成功推出了搭载自研芯片的Mate60手机,并且其创新的卫星通话功能令全世界瞩目,成为了业界的一次震撼。 再看粮食安全问题,全球化背景下的粮食供给是一个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命题。 去年,全球小麦价格大幅波动,埃及民众为了购买日常的面包,常常需要排上长队。 粮食安全,实际上是一根时刻不能松懈的弦,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警觉。 中国的东北地区,在这一点上做得尤其好。 当地农场用着自主研发的种子,收割机则是山东制造的,粮食的储备充足且稳定。 这种自给自足的能力,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底气,也使得国家在面对国际风波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 而当一些国家选择跟随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或关税措施来限制中国时,它们很快发现,这种短视的做法不仅无法真正伤害到中国,反而伤害了自己。 例如,日本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压力就十分明显。 丰田作为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一度因自家电动车的表现不佳而愤怒至极,甚至在公司内部拍桌子骂人。 这时,中国的比亚迪已经将电动汽车的市场占领到了东京的街头,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让丰田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另外,韩国的现代汽车也同样感受到了来自中国品牌的巨大压力。 中国的电动汽车不仅在技术和价格上具备优势,而且在市场上也逐渐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韩国本土的汽车工人甚至因此爆发了罢工,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本国汽车产业。 加拿大也在这一过程中吃了亏。 为了迎合美国的政治需求,加拿大政府主动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可是,结果却出乎他们的预料,中国随即对加拿大的菜籽油产业进行了反制,这一措施直接导致了加拿大农民的巨大损失。 反观加拿大政府,虽然在短期内试图通过讨好美国来谋取利益,但最终却发现,损害了中国的利益,自己也未能从中受益,反而自食其果。 欧洲国家的态度则更加矛盾。 法国领导人马克龙来中国访问,签下大量订单,可回国后,言论上又开始强硬。 德国车企嘴上说着要“减少依赖”,行动上却在加班加点为中国市场生产特供车。 这种摇摆和纠结,恰恰证明了中国作为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其发展早已和世界紧密相连。 那么,我们真正的底气是什么? 不是说了多少狠话,而是我们普通人真实的生活状态。 看看被西方制裁多年的俄罗斯。 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制裁就没停过,卢布也曾暴跌。 但他们的经济没有崩溃,超市里照样有面包卖,加油站的汽油比矿泉水还便宜。 我们自己也是如此,新闻里再紧张,周末公园里的露营帐篷照样扎得满满当当。 外卖小哥穿梭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深圳华强北的档口早上八点准时开张。 这种充满活力的“烟火气”,是任何唱衰论调都无法否认的事实,它比任何专家分析都更能说明问题! 说到底,日子终究是自己过的。 外部的声音再嘈杂,也改变不了我们内部的真实生活。 把自己的技术搞上去,把自己的饭碗端稳,让经济充满活力,让社会安定祥和。 你觉得呢?我们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是不是就是最硬气的回应?
美国原来限制英伟达芯片进入中国,是为了“打压限制”中国的芯片产业,而今放开H20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