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说:莫言不受各种意志约束,能够“吾手写吾口”,并且敢于质疑和反思,就已经尽到

超越自我展风采 2025-08-14 17:25:00

余华说:莫言不受各种意志约束,能够“吾手写吾口”,并且敢于质疑和反思,就已经尽到了一个作家的责任,无愧于“作家”的称号了。而有些人对作家道德上的指责,是对其个人人格的侮辱,是恶毒和残忍的,尤其是这种指责只凭着似是而非的借口。莫言的获奖无关于政治,也无关于他“体制内”的身份,我们不必为此而苛责他。学者张旭东也说:“莫言获奖的特殊意义在于,他并没有兴趣去做一个‘持不同政见者’,他没有表现出一种脱离中国社会创作的形象。他有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能够享受的权利,也分担所有人都受到的限制,因此虽说诺贝尔文学奖是个有立场的奖,但说到底还是个文学奖,这些作品没有哪一部是在别人的授意之下,按照他人的意志来写的。 在当代文学的璀璨星空中,莫言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恒星之一。走进莫言的文学王国,就仿佛踏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他笔下的人物,个个鲜活生动、个性鲜明,充满了奇特性与神秘色彩,让人过目难忘。这些人物仿佛从历史与现实的夹缝中走来,带着泥土的芬芳,又透着魔幻的光芒 。 在莫言的小说中,《蛙》里的姑姑是一位极具侠女气质的人物,她的智慧和果敢令人赞叹不已 。姑姑出身于医学世家,父亲是一名军医。姑姑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一名妇产科医生。她年轻的时候,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在那个医疗条件落后、封建思想盛行的年代,新法接生技术并不被人们所接受,传统接生婆的方法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姑姑深知传统接生方法的弊端,她决心推广新法接生,为乡村妇女带来福音 。 姑姑的第一次亮相,便让人眼前一亮。那是一个紧急的时刻,艾莲即将生产,但情况十分危急。姑姑得知消息后,骑着当时还很罕见的自行车,背着药箱子,飞一般地赶了回来。从乡卫生所到村子有十里路,姑姑只用了十分钟,她的速度之快,让人惊叹。当她赶到时,看到传统接生婆正骑跨在艾莲身上,卖力地挤压艾莲高高隆起的腹部。 这种粗暴的接生方法不仅无法帮助产妇,反而会给产妇和胎儿带来极大的危险 。姑姑看到这一幕,心中的怒火顿时燃烧起来,她怒不可遏,用她自己的话说叫做 “火冒三丈”。她毫不犹豫地扔下药箱,一个箭步冲上去,左手抓住接生婆的左臂,右手抓住接生婆的右肩,用力往右后方一别,就把接生婆甩在了炕下 。接生婆头碰在尿罐上,尿流满地,屋子里弥漫着臊气。虽然接生婆头破了,流出了暗黑的血,但姑姑并没有被她的惨叫所吓倒,她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此刻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救艾莲和孩子 。随后,姑姑运用自己所学的新法接生技术,顺利地帮助艾莲生下了孩子。这一次的成功接生,让姑姑名声大震,那些 “老娘婆”,很快就无人问津,成了历史陈迹 。 在莫言构建的光怪陆离的文学世界里,郎中形象犹如神秘的符号,承载着民间智慧与奇幻想象 ,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在《草鞋窨子》中,莫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冬闲时节,男人们聚在地窨子里打草鞋、聊天,分享着各自听闻的奇闻异事。其中,五叔讲述的百草疮和屎壳郎疮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这个故事充满了民间智慧和想象力,以一种质朴而生动的方式展现了民间对疾病和治疗的独特认知 。 在《丰乳肥臀》里,这个民间故事再次登场,且以更为具体的人物行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江湖郎中凭借着高超的医术,成功治愈了 “屎壳郎疮” 和上官吕氏的牙疼病,从而声名远扬,在上官家安身下来 。他与上官鲁氏的暗中结合,以及后续引发的一系列事件,不仅影响了人物的命运走向,还为故事增添了许多戏剧性和神秘感 。郎中的出现,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波澜起伏 。 而在《良医》中,莫言更是将民间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塑造了陈抱缺和 “大咬人” 这两位神医形象,让读者领略到了民间医学的神奇魅力 。陈抱缺对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独特而奇妙,充满了奇幻色彩。他能准确推测病人的病因,如他对一位患病男病人的诊断:“你的脚是被正在交尾的刺猬咬死的那条雄蛇的刺扎了,夜里你又沾了女人,一股淫毒攻进了心肾;治这病除非能找到一对正交尾的刺猬,用雄刺猬的刺扎出你腿上的黄水,然后再把腿放在浮萍水荇水里泡半个时辰,这才有救 。” 这样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看似荒诞不经,却又充满了民间智慧和想象力,让人不禁感叹民间医学的博大精深 。 “大咬人” 为 “爷爷” 治愈 “贴骨恶疽” 的情节同样精彩绝伦。他采用麦秸草排脓的方法,成功地治愈了爷爷的顽疾,展现了他高超的医术和独特的治疗手段 。而陈抱缺的 “挪病” 绝技,更是令人惊叹不已。他能够将生在要害部位的恶疮挪到无关紧要的部位,然后进行医治,这种神奇的医术仿佛超越了现实的限制,充满了魔幻色彩 。这些郎中的形象,不仅体现了民间对医术的崇拜和想象,也反映了莫言对民间口头文学传统的深刻理解和传承 。

0 阅读:6
超越自我展风采

超越自我展风采

超越自我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