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谭震林被特务拦住问话,一个挎着篮子的小媳妇走过来指着他就骂:“不就是欠你10斤茶叶钱,盯来盯去怕我赖你的账,你要怕我跑了,就跟我回娘家去拿”,说完, 小姑娘塞给特务两包香烟,让两人歇歇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1年的江南,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相持阶段,皖南事变刚刚爆发,整个苏南地区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谭震林身负重任,要将这一重大事件的真相传达到新四军各部队,稳定军心士气。 这天清晨,谭震林乔装成普通商贩,匆匆行走在通往李家坝的乡间小道上,他穿着一身朴素的灰布长衫,手里拎着个简单的包袱,看起来就像个走街串巷的小买卖人。 可是再怎么伪装,那种久居高位的气质还是难以完全掩饰,走路时下意识挺直的腰板,偶尔流露出的深邃目光,这些细节在训练有素的特务眼中都可能成为破绽。 果不其然,刚走出镇子不远,两个便衣特务就从路边跳了出来,他们一前一后堵住去路,其中一个用怀疑的目光上下打量着谭震林。 这些特务都是当地人,对过往行人的习惯了如指掌,任何异常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他们察觉到这个商贩身上有些不对劲的地方,步伐太稳健,神情太镇定,不像是普通的乡下人。 谭震林心里一紧,表面却故作镇静,他知道此时绝不能慌张,任何异常的表现都可能招来灭顶之灾。 更要命的是,他腰间还藏着一把手枪,一旦被搜查发现,那就是铁证如山,再多的解释也没用了,冷汗顺着脊背流下来,他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普通的生意人。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个挎着篮子的小媳妇从路那头走了过来,她穿着粗布衣裳,头上扎着蓝印花头巾,篮子里装着些鸡蛋和杂物,看起来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乡下妇女。 可是当她看到谭震林被特务拦住的情景时,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这个女人就是陈二妹,她敏锐地感觉到了危险。 作为地下党联络站的负责人,她对这种场面再熟悉不过了,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她径直走向谭震林,脸上堆起愤怒的表情。 只见她指着谭震林就破口大骂起来,她说不就是欠了10斤茶叶的钱吗,至于这样盯来盯去的,生怕她赖账不成。 她越说越激动,活脱脱一个为了几个小钱就能闹翻天的泼辣村妇形象,她说既然怕她跑了,那就跟她回娘家去拿钱,反正今天就把这笔账算清楚。 两个特务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搞懵了,他们面面相觑,刚才还剑拔弩张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滑稽,一个满腹狐疑的可疑人物,转眼间就变成了被泼妇追债的倒霉商贩,这巨大的反差让特务们一时摸不着头脑。 陈二妹深知这些特务的心理,她趁热打铁从篮子里掏出两包香烟,她笑脸相迎地递给两个特务,嘴里客气地说着感谢的话。 说麻烦两位小哥了,这天气不好还让他们跑一趟,她的态度既热情又自然,完全就是一个想要息事宁人的普通村妇。 这两包香烟起到了关键作用,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香烟可是好东西,两个特务接过香烟,心里的警戒瞬间松懈了不少。 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本地人,跟陈二妹经营的茶馆早就熟悉,平时没少去那里喝茶聊天,面对这个熟人,再加上收了人家的好处,他们也不好意思太为难。 看着这场闹剧,特务们觉得自己刚才的怀疑有些可笑,眼前这个男人要真是什么重要人物,怎么会被一个村妇追着要债呢,而且还是为了区区几斤茶叶钱,他们摆摆手,准备放行。 可事情还没有结束,陈二妹的经验告诉她,光是这样还不够保险,她必须想办法处理掉谭震林身上的手枪。 她注意到附近河边停着一条运沙的小船,船夫是她认识的人,趁着走向河边的机会,她低声向谭震林要过那把手枪,然后故意做出失手的样子,让枪掉进了船舱里。 船夫立刻心领神会,手脚利索地用船上的茅草和沙土将手枪掩盖起来,整个过程不到几秒钟,天衣无缝。 果然,那两个特务走了没多远就觉得不对劲,可能是职业习惯让他们还是放心不下,他们折返回来,坚持要对谭震林进行搜身检查,这一次他们更加仔细,从头到脚,连鞋底都检查了,连一根火柴都没有放过。 搜查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特务们有些恼羞成怒,可是没有证据也无可奈何,他们只能悻悻地放人离开。 就这样,在一个普通村妇的机智帮助下,谭震林成功化险为夷,这看似偶然的相遇,实际上体现了当时江南地区民众对抗日斗争的广泛支持。 像陈二妹这样的普通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关键时刻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个挎着篮子的小媳妇,用一句看似普通的骂声,不仅救了谭震林一命,更保护了重要的军事情报,她的故事后来被改编成了著名的京剧《沙家浜》,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经典记忆。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青岛新闻网——“阿庆嫂”智救谭震林
董必武曾经说过: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
【164评论】【15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