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立陶宛出现了?主动邀请赖清德访问,中国68年的友谊喂了狗 就在全球聚焦南海局势、台海战巡持续升温的当口,南美洲的一个老朋友却狠狠地给了中国一记冷刀子。 近日,巴拉圭外交部高调宣布,已向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发出正式访问邀请,且欢迎其在“合适时机”到访首都亚松森。 这个曾与中国友好交往68年的国家,竟然在如此敏感的时刻,公开站队“台独”分裂势力。 在巴拉圭看来,台湾的“金援”或许还能撑起他们的部分财政漏洞。数据显示,台湾每年向巴拉圭提供约3000万美元援助,建设电厂、修建学校、甚至承诺投资半导体等“高科技项目”。 但这些所谓的合作项目,更多是政治噱头而非经济实利。2亿美元打造的“科技大学”至今没有产业链配套,所谓的“半导体工厂”更是空中楼阁,脱离巴拉圭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注定难有成果。 与之相比,中国市场对巴拉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2023年,巴拉圭大豆出口中有超过78%最终流向中国市场,牛肉出口更高达63%。 如果中国选择采取与立陶宛类似的反制措施——例如设立技术性检疫壁垒或限制进口渠道,巴拉圭的GDP支柱产业势必受到重创。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据可依。立陶宛挑战“一中原则”后,对华出口一年内暴跌80%,1300家企业倒闭,6万人失业。 而美国和欧盟所谓的“援助”最终沦为空头支票,连基本的市场替代都没能落实。今天的巴拉圭,难道真的准备重蹈立陶宛的覆辙? 巴拉圭的这步棋,表面上是向台湾示好,实则更像是对美国的表忠。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印太战略”不仅在东亚推进,在拉美地区也悄然展开。 巴拉圭作为南方共同市场成员中唯一一个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自然成为美方重点拉拢的对象。 总统培尼亚急于在外交上有所表现,试图借“挺台”赢得华盛顿的更多支持。但问题是,美国对拉美的承诺从来都是口惠而实不至。 当赖清德在过境美国时连个正式会面都没捞到,行程被压缩、规格被压低,连特朗普都没正眼看他一眼。 巴拉圭若将国家命运押宝在这样不靠谱的“盟友”身上,只怕会在未来某个清晨惊觉:押错了注,搭上的是国家的根基。 对于这类“以台谋利”的挑衅行为,中国早已建立起一整套成熟的反制机制。 2021年,立陶宛允许设立所谓“台湾代表处”,中国随即采取外交降级、全面贸易反制、金融切断等一系列精确打击,打得立陶宛措手不及。 如今若巴拉圭继续推进赖清德访巴计划,毫无疑问将成为下一个被纳入“立陶宛模式”的对象。 而中国的反应也不会仅限于经济。本月初,解放军东部战区连续两日出动32架次军机绕台巡航,配合海军舰艇展开联合战备警巡,释放出强烈的“内外联动”信号。 台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任何国家胆敢挑战“一中原则”,都将面临来自中国多维度的综合反制。 更令人玩味的是,巴拉圭国内并非铁板一块。就在邀请赖清德消息公布前一周,巴拉圭财政部长公开表示“欢迎中国大陆的投资,愿意探讨双边合作的可能性”,而农业合作社、出口企业联合上书政府,警告“不要因政治立场失去中国市场”。 更有甚者,代理众议长梅萨在国会演讲中直言不讳:“我们应该像洪都拉斯那样,与中国建交,打开市场,带动经济。” 洪都拉斯在与中国建交后不过数月,贸易额成倍增长,大型基建项目纷纷落地。对比之下,巴拉圭目前的路线,越来越显得孤立无援。 说到底,外交是国家利益的延伸,不是某位领导人一时的政治秀场。68年的中巴友谊,不该被轻飘飘的一纸“邀请函”轻易抹去。 历史会记住,是谁在关键时刻选择了背弃朋友,又是哪些人为了短期利益,拿国家未来做赌注。 如果巴拉圭政府真执意走这条与中国对抗的路,那它就该准备好承受来中方的全部回应。 这不仅是对一个国家主权的捍卫,更是对国际秩序的再次宣示。第二个立陶宛,不会被轻轻放过。
第二个立陶宛出现了?主动邀请赖清德访问,中国68年的友谊喂了狗 就在全球聚焦
世界今若在
2025-08-14 14:25:5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