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仇、私仇你都不报,你老子棺材都要竖起来了!”1932年,吴佩孚大骂张学良,没想到,张学良不但不生气,反而还说:“你说的对,是我丢脸了!” 吴佩孚这人,1874年出生在山东蓬莱一个穷家里头,早年读了点书,当过秀才,但日子过不下去,就投了军。1898年他加入淮军,从底层士兵干起,慢慢爬到军官位置。1902年进了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测绘啥的。日俄战争前,他还帮日本人干情报活儿,战后拿了日本勋章。其实呢,这家伙骨子里挺讲忠义的,1911年武昌起义后,他跟曹锟镇压革命军,升了官。 民国成立,吴佩孚成了曹锟手下主力,1915年当上旅长,参与护国战争。话说回来,他打仗挺猛的,1917年张勋复辟,他带兵讨逆,围北京城。1918年护法战争,他攻占湖南好几个地方,授了将军衔。吴佩孚这人,不爱贪钱,生活简单,但手腕硬,1920年直皖战争,他帮直系打败皖系,势力大涨。1921年他任两湖巡阅使,还允许工会活动啥的,但后来镇压京汉铁路罢工,闹出二七惨案。这事儿让他名声不好,但军阀时代就这样,谁都想保住地盘。 吴佩孚巅峰时候,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他击败张作霖的奉系,当上直鲁豫巡阅使,控制北方大片地方。曹锟贿选总统,他是幕后推手,但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倒戈,他输得惨,军队散了。从此退出权力中心,1925年他组织讨贼联军,想反击北伐军,但1926年武汉三镇丢了,他撤到河南。靳云鹗吞了他的部队,他只好西逃四川,靠杨森啥的过日子。 1928年他在大竹设行辕,想东山再起,但没成。1930年中原大战,他试着调停,又被刘湘挡住。话说回来,吴佩孚这人性格倔,讲民族气节,拒绝外国干涉。九一八事变后,他猛批满洲国依附日本,分裂中国。1932年他去北平养老,蒋介石想让他去杭州,他不干,怕被监视。吴佩孚一生不进租界,生活简朴,读古书,保持原则。但晚年日子不好过,靠旧部和张学良资助。 张学良呢,1901年生在辽宁海城,张作霖的儿子,从小叫小六子。1919年进奉天讲武堂学军事,毕业后进父亲部队。1920年他指挥骑兵打仗,挺有样子的。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输了,他帮父亲重组军队。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他率部进攻直系,帮着打败吴佩孚,当上天津警备司令。 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他接班,宣布易帜,归顺南京政府,避免内战扩大。这步棋其实挺明智的,统一了名义。但张学良好面子,爱抽烟啥的,私生活有点乱。话说回来,他对吴佩孚有敬意,尽管打过仗,每月给4000银元生活费,这在当时是大钱。两人成了忘年交,吴看好他能成事。张学良掌控东北,军队强,但面对日本压力,他选择不硬碰。 九一八事变1931年爆发,日本关东军炸柳条湖铁路,借口进攻东北军营。张学良时任东北最高长官,下令部队撤退,不抵抗,导致东北快速沦陷。这政策其实受蒋介石影响,蒋电报说避免冲突,保存实力。但张学良后来自己担责,说是他的决定,因为打不过,怕全军覆没。 1931年7月和8月,蒋多次指示不抵抗,强调忍耐。张学良执行了,部队南撤,民众遭罪。这事儿让他背上不抵抗将军的骂名,全国舆论炸锅。话说回来,日本野心大,早想吞东北,张学良评估形势,认为苏联不支持,中央忙内战,硬抗风险高。但结果是东北三省丢了,成立伪满洲国,国家耻辱。吴佩孚这类老军阀看不惯,觉得军人该保土。 1932年吴佩孚到北平,张学良安排迎接和生活,但他俩见面就闹僵。吴直接问东北为啥放弃,张学良说中央命令,他得服从。吴不买账,说作为长官该不顾一切保家乡,丢人现眼。张学良忍着,没发作,承认自己丢脸。几个月后,看戏场合,两人互不理睬,关系彻底凉。 这事儿反映军阀时代复杂,吴佩孚讲旧义气,张学良顾大局,但不抵抗是永久污点。历史书上,这段常被提,吴的指责站得住脚,因为东北丢了,国家伤元气。日本得寸进尺,后续侵华更猛。张学良后来反思,说打不过也没办法,但民众不谅解。 事件后,张学良几次想修好关系,吴不给面子,两人从此不往来。吴继续闲居北平,拒绝蒋拉拢,也拒日本威逼。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占北平,土肥原贤二亲自劝吴出山,当伪政府头头,吴一口回绝,说不合作。1939年他吃饺子牙疼,日籍医生拔牙,感染败血症死了,享年65岁。 有人怀疑是日本人暗害,因为他不屈服。话说回来,吴晚年保持气节,不当汉奸,这点比一些军阀强。张学良呢,1936年西安事变,他和杨虎城扣蒋,逼停内战抗日。这事儿推动统一战线,但事后他被蒋软禁,先南京,后台湾,活到100岁,2001年在美国死。两人一生纠缠军阀混战和国家变局,从对手到短暂交好,又决裂。
所以用这句话嘲讽中国网民的都是汉奸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