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演员童祥苓曾感叹:“现在的作品,再也没有八部样板戏那种慷慨激昂了!基本都是“情”呀“爱”呀,缠绵四溢,独独少了些铿锵与振奋,给人以力量的东西不多见,而样板戏中英雄人物发自肺腑的唱腔激昂雄壮,使人精神抖擞浑身充满力量。”记得在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年的7月13日举行的盛大晚会上,童祥苓唱起了《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唱段:“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其唱腔娴熟圆滑、气势高昂,唱出了国魂,唱出了国威,唱出了共同心声和壮志豪情,令人倍感激动和振奋,引来了全场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样板戏的精彩不可否认。剧目中如《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分别塑造了李玉和、郭建光、杨子荣、洪常青等英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正直高大,曾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振奋,并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从艺术角度看,它也是有许多可取之处。 例如《红灯记》讲述了李玉和一家三代人为完成党组织任务,与日寇斗智斗勇、英勇献身的故事 。剧中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浑身是胆雄赳赳”“我家的表叔数不清” 等唱段,在保留传统唱腔风格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朗朗上口,广为传唱,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先烈光辉的人格 。《智取威虎山》根据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中的部分内容改编而成,讲述了解放军小分队在林海雪原中不畏艰险、打击消灭土匪流寇的传奇业绩 。“打虎上山” 等经典片段,通过精彩的唱词和高难度的表演动作,将杨子荣的英勇无畏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那段惊心动魄的战斗岁月 。 《沙家浜》则以其精彩的智斗情节著称,阿庆嫂与刁德一、胡司令之间的对唱,你来我往,暗藏玄机,充分展现了地下工作者的机智勇敢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等唱词,更是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 。 除了这几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也别具一格。《红色娘子军》将西方芭蕾舞与中国革命题材完美融合,用优美的舞姿展现了娘子军战士的英勇形象和坚定信念 ,那激昂的音乐、刚健的舞蹈动作,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白毛女》则通过芭蕾舞的形式,讲述了喜儿的悲惨遭遇和反抗历程,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剧中喜儿的独舞、群舞等片段,情感真挚,动人心弦,让观众为喜儿的命运揪心,也为她的反抗精神所鼓舞 。 这些样板戏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彩的剧情和表演,还在于它们紧密结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治需求,成为了宣传革命思想、鼓舞人民斗志的有力武器 。它们的出现,对当时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文艺工作者纷纷以样板戏为榜样,学习其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一时间,文艺舞台上呈现出一片以样板戏为引领的创作热潮 。 除了剧照,样板戏相关的出版物也是种类繁多,涵盖了剧本、曲谱、评论集、剧照、小人书、唱片集等 。这些出版物的发行量十分惊人,平均每年可达五百多万册,在当时的图书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它们成为了大众学习样板戏的必备工具,无论是专业的文艺工作者,还是普通的戏曲爱好者,都能通过这些书籍深入了解样板戏的艺术魅力 。学校、工厂、机关等单位也积极参与到样板戏的传播中来,纷纷编撰样板戏评论集,作为内部资料发行 。 样板戏的影响力还延伸到了绘画等艺术领域,成为了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 。许多绘画作品直接以样板戏为题材进行创作,将样板戏中的经典场景、人物形象通过画笔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这些绘画作品不仅丰富了样板戏的表现形式,也让更多的人通过绘画这一艺术形式了解和喜爱上了样板戏 。 就像现代电影的衍生产品一样,样板戏也催生了一系列相关的艺术作品,如宣传画、连环画、剧照、包装设计等等 。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样板戏的魅力,其影响铺天盖地,深入到了艺术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尽管样板戏的普及带有一定的 “官方” 意味,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广泛传播程度和人们的接受程度极高,几乎达到了全民普及的程度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样板戏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象征,深深地烙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样板戏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样板戏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它以生动的剧情、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激昂的音乐,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斗志 。剧中的英雄人物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榜样,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人们在生活中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红灯记》中李玉和一家三代为了革命事业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精神,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信仰的力量,激发了人们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深入虎穴、智斗土匪的英勇形象,让人们对解放军战士的机智勇敢充满敬佩,也增强了人们对保卫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
3亿票房却濒临破产?陈佩斯用十年戏台上演了一场比电影更精彩的逆袭!当《戏台》
【52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