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年春,马铎在进京赶考的路上看到有一名死去女子的尸体在荒野路边暴晒,他于心

鉴史忆往呀 2025-08-11 11:06:00

1411年春,马铎在进京赶考的路上看到有一名死去女子的尸体在荒野路边暴晒,他于心不忍,毫无犹豫地脱下长衫盖在了女尸身上并且将女尸挪到一旁好生安葬,谁知道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1411年的春天,福建书生马铎背着行囊走在进京赶考的路上,这是他第三次赴京应试,前两次落第的阴影还未散去,但想到家中老母期盼的眼神,他咬了咬牙继续前行。

那天的阳光格外刺眼,照得官道两旁的野草都蔫头耷脑的,走到顺天府郊外一处荒坡时,马铎突然被路旁一抹刺眼的白色拽住了脚步。

拨开半人高的蒿草,一具女尸赫然躺在乱石堆里,女子约莫二十出头,杏眼微睁着望向天空,藕荷色襦裙沾满泥污,露出的手腕上还戴着个褪色的银镯子。

最让人心惊的是,她怀里紧紧搂着个包袱,里面露出半截绣着并蒂莲的婴孩肚兜。

马铎的汗毛瞬间竖了起来,他想起前日在客栈听说的传闻,最近京畿一带常有年轻妇人失踪。犹豫间,一阵风突然卷起女子的裙角,露出被野狗啃噬过的脚踝。

这个细节击垮了书生最后的迟疑,他解下新做的靛蓝直裰盖在尸体上,从包袱里掏出用来防身的短锄开始挖坑。

土质比想象中坚硬,马铎的虎口很快磨出血泡,他边挖边念叨:"小娘子莫怪,在下实在找不到你的家人,只能草草安置。"

当他把女子挪进土坑时,发现她右手紧攥着块玉佩,上面刻着"永昌"二字,这显然不是寻常百姓家的物件,马铎心里咯噔一下,但还是轻轻合上了她的眼帘。

埋葬完已近黄昏,马铎在坟头插了根柳枝当记号,他本想连夜赶路,谁知刚走出二里地就迷了方向。月光被乌云吞没时,远处突然亮起一盏灯笼。

茅屋前站着个穿杏色衫子的妇人,眉眼竟与方才埋葬的女子有七分相似,马铎惊得倒退两步,那妇人却笑着招手:"恩公快来,灶上煨着热粥呢。"

屋里飘着艾草熏香,八仙桌上摆着莼菜羹和炊饼,妇人始终背对着烛光,给马铎盛粥的右手腕上隐约有圈浅色痕迹。书

生饿极了,直到第三碗下肚才发觉异常,这荒郊野岭哪来的新鲜莼菜?抬头时正好看见妇人往灯盏里添油,那灯油竟是诡异的碧绿色。

天蒙蒙亮时,马铎被雀鸟声惊醒,他躺在露水打湿的草甸上,怀里多了块温润的玉佩。

不远处传来苍老的吟诗声:"青鞋绣菊,朝朝踢露蕊难开。"循声望去,晨雾中有个佝偻身影正在新坟前烧纸钱。

马铎揉了揉眼睛,那身影就像被风吹散的烟灰般消失了,只剩坟头柳枝上系着的红布条猎猎作响。

后来马铎金榜题名,特意托顺天府尹查访"永昌"玉佩的来历,原来这是去年被劫的官眷信物,那女子是赴任途中遇害的县令夫人。

更奇的是,当年秋闱的策论题目竟是《论阴骘》,马铎含着泪写下这段奇遇,主考官看后朱笔连圈,说他"仁心感天"。

这个记载在《明史·马铎传》里的故事,最近被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在整理永乐年间档案时发现了新细节。

原来马铎中状元后,曾自掏腰包在顺天府建了座"义冢",专门收殓无名尸骨,考古队在河北涿州发现的明代石碑上,还刻着他题写的"一点仁心通幽冥"七个大字。

有人说这是古人编的劝善故事,但翻翻地方志就会相信,马铎家乡长乐县至今保留着"脱衣葬尸"的民俗,每逢清明,人们会给孤坟盖件衣裳。

或许世间真有因果,就像马铎在日记里写的:"当时只道是寻常,谁知幽冥有账本。

0 阅读:0
鉴史忆往呀

鉴史忆往呀

欢迎关注,跟着小编一起看历史小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