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的儿子郭暖一次仗着酒胆,把妻子升平公主打了,并骂道:“不要仗着你是皇上的女儿,我父亲是不愿意当天子罢了。”升平公主进宫哭诉,说郭家恃功犯上,大逆不道。 消息传到汾阳王府时,郭子仪正在看军报。手里的狼毫笔“啪”地掉在砚台上,墨汁溅了满案。他一把揪过还在酣睡的郭暖,劈头盖脸就是两巴掌,打得这小子嘴角淌血。 “你可知‘天子’二字是能随口骂的?”郭子仪的胡子都气得竖起来,让人取来绳索,把郭暖捆得像个粽子,“走!跟我进宫请罪,能不能保住你这颗脑袋,全看陛下的意思!” 郭子仪不是一般的王爷。安史之乱时,大唐半壁江山都快没了,是他带着兵一点点把洛阳、长安收回来的。皇帝倚重他,赏了汾阳王府,可他平日里门都不敢关,谁想进就能进——怕的就是“功高震主”这四个字。 郭暖是他的第六个儿子,从小被宠着,性子烈,娶了升平公主后,小两口三天两头拌嘴。 升平公主呢,是唐代宗的亲闺女,金枝玉叶,打小没受过委屈,嫁给郭暖,总觉得自己是皇家的人,郭家都该捧着她。 捆着郭暖往皇宫走的路上,郭子仪的后背全湿透了。 不是天热,是吓的。他这辈子见过太多功臣的下场,韩信、彭越的故事,他能倒背如流。郭暖那句“我父亲不愿意当天子”,听着是醉话,落在皇帝耳朵里,就是谋反的引子。 进了紫宸殿,郭子仪“咚”地跪下,把郭暖往前一推,自己跟着磕了个响头:“老臣教儿无方,请陛下赐死!” 郭暖这时候酒早醒了,看着龙椅上的唐代宗,脸白得像纸,嘴唇哆嗦着,一句话说不出来。 唐代宗正跟皇后叹气呢。 升平公主哭哭啼啼把事儿一说,他心里明镜似的。郭子仪要是想当皇帝,当年收复两京时就动手了,犯不着等现在。可这话从郭暖嘴里说出来,终究是刺耳。 见郭子仪把儿子捆着送来,代宗反倒松了口气。他起身扶起郭子仪,笑着说:“亲家,小两口拌嘴的话,当不得真。咱们做长辈的,掺和啥?” 又看向郭暖,脸一沉:“打公主是你不对,嘴上没把门更是该死。但念在你爹的面子上,这次饶了你。” 升平公主躲在屏风后听见了,心里不服气,可也明白父皇的意思。 郭家不是能随便动的,真把郭子仪惹急了,大唐的安稳都悬。她从屏风后走出来,瞪了郭暖一眼,没再哭。 郭子仪哪敢真信“当不得真”? 回到王府,他让人把郭暖拖到院子里,扒了裤子,拿藤条抽了四十下。打得郭暖趴在地上直哼哼,半个月没能下床。 汾阳王府的人都知道,王爷这是做给宫里看的——郭家再功高,也认皇家的规矩。 后来呢? 郭暖伤好后,提着点心去给升平公主赔罪。 公主刚开始不理他,架不住他天天来,说自己那天是喝昏了头,以后再也不敢了。 一来二去,小两口又和好了。只是打那以后,郭暖再不敢跟公主硬刚,公主也收敛了些娇气,知道这郭家,不是她能随便拿捏的。 郭子仪活到八十五岁才去世,一辈子荣华富贵,儿孙满堂。 人家凭的啥?就凭他懂分寸。功劳再大,也知道自己是臣子;儿子再亲,犯了忌讳也绝不护短。 这世上,聪明人居多,能把聪明用在“守规矩”上的,才是真厉害。 信息来源:《资治通鉴·唐代宗纪》、《旧唐书·郭子仪列传》
1703年,68岁的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康熙尤不解恨,又下令抄了他家,杀光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