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江西有个寺庙以“求子灵验”闻名,妇人只需在“子孙堂”独住一宿,十有八九能怀孕。后来,新上任的知县察觉不对劲,安排2个烟花女子前去试探,才发现求子是精心设计骗局。 那寺庙藏在龙虎山脚下,红墙被香火熏得发黑,门前的石狮子爪子都被香客摸得发亮。当地百姓都说,这子孙堂是观音菩萨显灵的地方,尤其每月初一十五,从外省赶来的妇人能排到山脚下,手里攥着沉甸甸的香火钱,眼里的期盼比烛火还旺。 新来的知县姓王,是个三十出头的举人,带着一肚子经世致用的学问来赴任。他头回听说这寺庙的奇事,正翻着县志喝茶,“噗”地把茶水喷在纸上:“哪有菩萨显灵,专挑独宿时送子的?” 身边的老衙役赶紧劝:“大人慎言,前年有个秀才说这是骗人的,转天就被疯狗咬了,都说遭了报应。” 王知县却摸着下巴笑:“报应?我倒要看看,是菩萨的报应快,还是王法来得快。” 他找的两个烟花女子,一个叫春桃,一个叫秋杏,是从城外“怡红院”请的。王知县塞给她们一锭银子,只说:“去子孙堂住一晚,不管见着什么、听着什么,回来原原本本告诉我。” 春桃捏着银子挑眉:“大人放心,咱姐妹见的世面,比和尚念的经还多。” 进子孙堂那天,主持给了她们每人一个红布包,说要“净身更衣,以示虔诚”。春桃解开一看,是件领口磨破的素色僧衣,她趁人不注意,把一根银钗悄悄别在袖口——那是她跟秋杏约好的暗号。夜里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殿里的烛火忽明忽暗,观音像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个龇牙咧嘴的怪物。 三更天刚过,秋杏忽然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惊醒。她眯着眼瞧,只见供桌后面的砖墙竟开了道缝,一个穿僧衣的黑影钻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个小瓷瓶。黑影摸到床边,刚要伸手,秋杏忽然坐起来,故意把领口扯低了些:“大师深夜来访,是要给我送子吗?” 那和尚吓了一跳,瓷瓶“当啷”掉在地上,里面的迷药洒了一地。 这边春桃听见动静,立刻把银钗从窗缝扔了出去。墙外接应的衙役捡着钗子,吹了声口哨,二十多个捕快立马翻墙而入。等火把照亮子孙堂,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供桌后面藏着条暗道,通往后山的僧舍,墙上还挂着十几张女子的画像,旁边记着生辰八字,正是近年在这儿“求子得偿”的妇人。 主持被按在地上时,还嘴硬说在“做法事”。王知县让人撬开他的禅房,搜出的账本吓傻了众人:单是去年一年,香火钱就收了三千多两,更有几页记着“某官人之妻,酬金百两”“某商妇,赠良田十亩”。最黑心的是,那些“得子”的妇人回家后,若生了男孩,寺庙还要上门讨“谢礼”,若是女孩,就说“心不诚,需再捐香火”。 春桃后来跟衙役说,那和尚被抓时,裤腰带上还拴着个香囊,绣着“早生贵子”,针脚歪歪扭扭,倒像是哪个被骗的妇人绣的。 这案子审出来那天,县城的百姓围着县衙喊好,有几个老婆婆哭得直捶胸——她们当年为了求子,把陪嫁的首饰都当了,结果竟是被和尚骗了。王知县把搜出的钱财分给受害的家庭,又让人拆了那子孙堂,只留下块石碑,刻着“人心叵测,勿信虚妄”八个字。 可没过半年,就有流言说,拆庙那天晚上,有人看见观音像流泪了。还有人说,城西张屠户的媳妇没去求子,照样生了大胖小子,是菩萨显灵惩罚恶人。王知县听了这些话,只是让人把石碑再打磨得亮些:“信菩萨不如信自己,这世上哪有不劳而获的福气?” 这场骗局能瞒天过海这么久,根子还是在人心。那些求子的妇人,大多是被婆家逼着来的,丈夫的冷淡、婆婆的白眼,比寺庙的香火还让人窒息。她们宁愿相信虚无缥缈的“显灵”,也不敢承认,自己不过是想找个借口,喘口气罢了。而那些和尚,正是掐准了这份绝望,把慈悲当成了生意。 多年后,那石碑被雨水冲刷得模糊不清,龙虎山脚下又冒出些新的“灵验”寺庙。只是再有人说“求子得偿”,总会有人啐一口:“当心墙缝里钻出来的‘菩萨’。”
明朝中期,江西有个寺庙以“求子灵验”闻名,妇人只需在“子孙堂”独住一宿,十有八九
五点动画
2025-08-09 10:09: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