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郭凤莲被免去职务。她曾经是陈永贵的副手,著名的大寨铁姑娘队队长。今年

历史探险家 2025-08-08 14:35:31

1980年,郭凤莲被免去职务。她曾经是陈永贵的副手,著名的大寨铁姑娘队队长。今年76岁了仍在大寨工作,现如今她又和当年的铁姑娘在一起。如今的郭凤莲既是大寨发展的领头人,也是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的董事长。

1947年,晋中平原上有个小女娃刚满周岁就没了娘,她爹是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实在养不活这奶娃娃,只能把她送到大寨村外婆家。

这女娃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郭凤莲,大寨这地方穷得叮当响,七沟八梁一面坡,石头缝里抠食吃。

可就是这苦地方,反倒把郭凤莲养成了铁打的性子。

五十年代村里闹生产,陈永贵领着壮劳力组了个"好汉组",剩下老弱妇孺凑成个"老少组"。

村里人都说"老的老小的小,种地能种出个甚",16岁的郭凤莲二话不说就进了老少组。

谁也没想到,这老少组当年秋收愣是比好汉组多打了两成粮。

打那时候起,村里人看这闺女的眼神就不一样了。

1963年那场大雨下得邪乎,七天七夜没停过。

大寨村被山洪冲得七零八落,眼瞅着要断粮。

郭凤莲领着二十来个姑娘媳妇,扛着铁锨就往泥水里冲。

她们白天抢收庄稼,晚上搬石头修路,硬是没让村里饿着一个人。

打那时候起,"铁姑娘"的名号就在十里八乡传开了。

要说最苦的还是十年造地那会子,陈永贵带着全村老少上山开石头,硬是在石头山上凿出梯田。

郭凤莲带着女人们和男人比着干,肩膀磨出血泡就拿布条缠着,手掌裂了口子抓把黄土按上接着干。

那几年全村人过年都睡在工地上,愣是把荒山秃岭改成了层层梯田。

到1978年那会儿,大寨村光是卖粮就挣了两万块钱,这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数目。

好日子没过几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山沟里。

外头都在搞分田到户,大寨人守着集体经济的摊子犯了难。

郭凤莲那会儿当村支书,带着大伙儿搞养殖场、办水泥厂,可这老路子到底是跟不上新形势。

1980年上头一纸调令,她这个村支书说撤就撤了。

那十年她在外头东奔西走,心里头始终惦记着大寨这片黄土地。

1991年冬天,45岁的郭凤莲又回到大寨。

村里人眼巴巴瞅着她,这些年集体企业黄了好几个,年轻人往外跑得厉害。

这回她学精了,带着村干部跑北京、下深圳,把外头的能人请进山沟沟。

先是跟娃哈哈集团搭上线搞核桃露加工,后来又张罗着开发红色旅游。

当年“铁姑娘”住过的土窑洞,如今成了城里人抢着看的景点。

现如今走在大寨村,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小洋楼盖得比城里别墅还气派。

郭凤莲这会子挂着两个头衔——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办企业董事长。

村里办的羊毛衫厂、酒厂、旅游公司,每年能给集体创收上千万。

去年村里给六十岁以上老人发养老金,每人每月能领三百块,这在山西农村可是头一份。

要说这老太太有啥绝招,她自个儿常说就是"不认输"三个字。

早些年搞旅游开发,她亲自带着导游培训,把当年修梯田的故事编成顺口溜。

村里办企业遇到资金困难,她揣着干粮坐绿皮车去省城要政策。如今村里年轻人大学毕业都愿意回来,说是在郭奶奶手底下干事心里踏实。

今年开春,郭凤莲把当年“铁姑娘”都召集起来,这群平均年龄七十多的老太太们,现在有的在旅游公司当讲解员,有的在村办食堂掌勺,最不济的也能在文化活动室教娃娃们纳鞋底。

站在虎头山上往村里看,层层梯田里种着核桃树,山脚下旅游大巴排成长龙。

郭凤莲常说,大寨精神说到底就是一句话:石头缝里能开出花,黄土地上能闯出新天地。

0 阅读:47
历史探险家

历史探险家

探寻历史文化乐趣,解锁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