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名伶刘喜奎为了拒绝袁世凯,曹锟等权势的求婚,就随便找了一个男人结婚。让

历史探险家 2025-08-06 09:52:54

民国时期,名伶刘喜奎为了拒绝袁世凯,曹锟等权势的求婚,就随便找了一个男人结婚。让刘喜奎没想到的是,丈夫不仅比她大了13岁,还是个病秧子,而且婚后不久就去世了,让刘喜奎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

刘喜奎这辈子过得真不容易,生在官宦人家却赶上家道中落,打小就得为生计奔波。

那时候女孩子学戏可不是什么体面事,可这丫头偏不信邪,八岁就进了天津李海科班,跟着师傅们学老生、武生、刀马旦,啥苦都肯吃。

后来拜在河北梆子名家宋永珍门下,十年功夫硬是把自己练成了梨园行里拔尖的人物。

要说这姑娘是真有能耐,刚登台那会儿就凭着《鸿鸾禧》《新安驿》这些戏码把观众镇住了。

那年头戏台上都是男扮女装,冷不丁冒出个水灵灵的大姑娘,扮相俊俏身段利索,嗓子还亮得像银铃铛,搁谁不得多看两眼?

没过两年她就和鲜灵芝、金玉兰并称"女伶三杰",在哈尔滨、上海这些大码头走红,连梅兰芳都得夸她"女中魁首"。

人红是非多这话真不假,袁世凯听说有这么个绝色坤伶,直接派副官拿着三千两黄金当聘礼,刘喜奎眼皮都不抬:"别说三千两,三万两也买不着我这个人!"

转头该唱戏唱戏,压根不搭理这茬,可老袁哪是吃素的?借着堂会的由头把人骗进中南海,幸亏刘喜奎机灵,唱完《游龙戏凤》拔腿就跑,这才没让大总统得手。

后来张勋复辟那会儿更悬,辫子军大帅摆寿宴非要她唱堂会,唱完就扣着人不让走,刘喜奎急中生智,说要嫁人也行,先得把脑后的辫子剪了。

这话可戳着张勋肺管子了,谁不知道他留着辫子是要效忠大清?最后是段祺瑞带着讨逆军打进北京城,阴差阳错给她解了围。

最糟心的还得数曹锟,这人当上总统后变着法儿纠缠,又是送钱又是送珠宝,刘喜奎被逼得没法子,心说赶紧找个人嫁了断了这帮人的念想。

正巧听说陆军部有个叫崔承炽的参谋,敢揭发上司贪污,觉着是个正直人,哪成想相亲那天崔家使了掉包计,派个年轻卫兵顶替,等拜了堂掀盖头,才发现新郎官是个四十多岁病歪歪的小老头。

要说这崔承炽也是可怜人,结婚第四天就被曹锟使坏调去外地当差,拖着肺病身子东奔西跑,两口子一共过了三年零四个月,男人就死在了法国医院。

婆家怕她改嫁,硬把侄子过继给她当儿子,打这天起,刘喜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北洋军阀们送来的"志洁行芳"匾额往墙上一挂,彻底断了那些权贵的念想。

七七事变那年,日本人摸到她北京住处,开价二十万大洋请她去东京唱戏,刘喜奎把茶碗往地上一摔:"我饿死也不当亡国奴!"

转头就为河北灾民义演,挣的钱全捐了,安徽发大水那会儿更是掏空家底捐了两千大洋,解放后周总理亲自登门,三顾茅庐请她出山教戏。

七十岁的老太太站在中国戏曲学校讲台上,手把手教孩子们甩水袖、亮身段,硬是把河北梆子的火种传下来了。

这女人一辈子活得刚强,五任总统没让她低头,骗婚的丈夫没让她丧气,日本人没让她弯腰。

1964年走的时候,八宝山革命公墓给她立了碑,周总理说她是"中国戏曲界的明珠",这话真不掺半点水分。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历史探险家

历史探险家

探寻历史文化乐趣,解锁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