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欧洲和日本之后,美国会不会调转枪头?这是目前最大的一个悬念,根据之前中美谈判设定的时间,现在距离8月12日中美贸易战关税暂停协议到期,也只剩一周时间了。 美国最近对欧日的“操作”,表面是“握手言和”,实则“各取所需”。 去年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砸下3690亿美元补贴,要求电动车必须在北美生产才能拿补贴,直接把欧洲车企“逼到墙角”,大众、宝马纷纷宣布在美建厂,法国总统马克龙怒斥“美国在掏空欧洲工业”。 但美国为啥突然松口?因为欧洲经济快撑不住了:德国2024年GDP增速跌到0.2%,法国失业率飙到7.5%,再这么闹下去,欧洲可能“躺平”不跟美国玩了。 于是美国妥协:部分欧洲电动车也能拿补贴,但核心电池必须用美国技术,既安抚了欧洲,又卡住了欧洲的“科技脖子”。 日本最近和美国签了半导体出口管制协议,限制23种芯片制造设备对华出口,表面是“共同遏制中国”,实则美国在“收割”日本半导体产业,日本曾是全球半导体霸主,现在却被美国逼着“自断一臂”:限制对华出口,日本企业损失惨重,但美国企业却趁机抢中国市场。 日本为啥答应?因为美国握着它的“军事命脉”,驻日美军基地,不答应就得挨更狠的“收拾”。 8月12日关税暂停协议到期,美国会不会重新加税?关键看3件事: 美国经济扛不扛得住,美国现在通胀虽从9.1%降到3%,但核心通胀仍卡在4.8%,美联储加息加到5.5%,企业融资成本飙升,2024年美国破产企业数量同比涨了40%,其中制造业占30%。 如果再对中国加税,进口商品价格会涨,通胀可能反弹;不加税,又怕“对华软弱”被国内骂,拜登现在像“走钢丝”:加税怕经济崩,不加税怕选票飞。 中国手里的“反制牌”够不够硬,中国早不是2018年贸易战刚打时的“被动挨打”,现在对美出口前三大品类是机电产品、家具玩具、纺织品,其中机电产品里,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锂电池“新三样”占比超30%。 美国要是加税,中国可以精准反制:比如限制稀土出口、提高美国农产品关税、卡住美国药企的原料药供应。 更关键的是,中国现在和欧盟、东盟、中东的贸易额涨得飞快,2024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出口涨了20%,对欧盟涨了15%,美国早不是“唯一选项”。 第三大选年的“政治算计”,2024年是美国大选年,拜登现在支持率跌到38%,比特朗普同期还低,如果对中国强硬,能讨好“铁锈带”蓝领选民;但如果经济因为加税崩了,又会被对手骂“毁掉美国经济”。 美国现在对欧日是“暂时安抚”,对中国是“想打又不敢打”,根本原因不是“心慈手软”,而是“实力不够”。 贸易战打了6年,美国对华商品贸易逆差从2018年的4192亿美元,降到2023年的3610亿美元,但这是因为中国把低端制造转移到了越南、墨西哥,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高端中间品”反而增加了,说白了,美国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就像人离不开空气,只是自己不愿意承认。 更关键的是,美国现在“内忧外患”:国内通胀、债务、社会分裂没解决,国外俄乌、巴以、中东乱成一锅粥,根本没精力和中国“死磕”。 就算8月12日美国真加税,也不过是“象征性”的,比如对部分商品加5%-10%,既能在国内“交差”,又不会把经济逼到悬崖边。 中美博弈早就过了“你死我活”的阶段,现在更像“高手过招”,美国出拳,中国接招,但谁都不敢使全力,因为都知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8月12日这出“大戏”,大概率是“雷声大雨点小”,美国会喊几句狠话,但真动手?它没那胆子,也没那实力了。
搞定欧洲和日本之后,美国会不会调转枪头?这是目前最大的一个悬念,根据之前中美谈判
掘密探索
2025-08-04 13:45: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