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一名广西舞蹈老师在给毛主席的信中,自称是他的女儿,主席看后立刻对秘书

历史破局者 2025-08-04 13:08:56

1973年,一名广西舞蹈老师在给毛主席的信中,自称是他的女儿,主席看后立刻对秘书说:我想见见她。那么,此人究竟是谁呢? 岑荣端是壮族人,1939年出生在广西贺县八步镇,那地方现在叫贺州市八步区。家里条件一般,她从小就对舞蹈感兴趣,12岁那年被广西49军154师文工团看中,招进去当文艺兵。从那时候起,她就开始了文艺生涯,唱唱跳跳,跟着部队到处演出。1958年,她调到空政文工团,去了北京,那年8月有机会参加中南海春藕斋的文艺晚会,就这样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主席问她是哪里人,她说广西的,主席还笑着说她是小老广,问名字,她写在主席手掌上,主席觉得荣端不太顺,就说叫云端好,像云彩飞上天。两人还一起跳了舞,主席说跳舞能锻炼身体,还能了解情况。从那以后,她每年都去中南海参加几次舞会,听主席讲些文艺工作的事,学到不少东西。 生活就这样过着,她结了婚,有了孩子。1966年,因为丈夫工作调动,她跟着去了新疆,一去就是八年。在新疆,她继续干文艺工作,适应了那边的环境。八年时间不短,她在那边也积累了不少经验。1973年,她终于回到了广西,在广西艺术学院当舞蹈老师,教学生们跳舞。那年,她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八年里无论在天山脚下还是西湾河畔,都很想念主席,落款写了“您的广西女儿岑荣端”。这信通过外交部王海容转到主席手里,主席看了很感动,立刻对秘书说想见见她。 其实,这事得放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来看。毛主席对文艺工作者一直挺重视的,岑荣端不是第一个被主席注意到的普通人,但她的故事特别接地气。她从一个广西农村姑娘,靠自己的努力进了文工团,又到北京见识大场面,这中间的经历挺励志的。信里自称女儿,不是乱来的,而是基于之前的那份亲近感。主席收到信后,没拖拉,直接安排见面,这也体现出主席对基层群众的关心。1974年大年初四,她去了中南海,见了主席。那时候主席已经81岁了,她住了五天,陪主席聊天,从工作谈到生活,从新疆谈到广西,还听主席讲历史。临走时,主席送了她一套《毛泽东选集》,扉页上题字“毛泽东赠岑云端同志”,还给了300元路费,两人拉钩约定,以后每年见一次。 岑荣端的经历,不光是个人的故事,还反映了那个年代文艺工作者的生活轨迹。从部队文工团到地方学院,她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变化。壮族出身的她,在舞蹈上融入了民族元素,教的学生们也多是广西本土的,传承了文化。毛主席改她名字叫云端,也像是一种鼓励,让她觉得人生有无限可能。信件事件后,她没张扬,而是低调做事,这点挺实在的。 后来,岑荣端在广西艺术学院干了很多年,退休后还偶尔参与些活动。她的故事被一些媒体报道过,但她本人低调,没出书炫耀啥的。这点让人觉得真实,不像有些人爱炒作。毛主席逝世后,她作为代表参加仪式,也代表了广西人民的感情。

0 阅读:0
历史破局者

历史破局者

打破迷局,解读历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