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见血!7月26日,高志凯教授又发表了高论,他说,不用把美国取消制裁当筹码,恰恰相反,以后让不让你进入中国市场,决定权在中国。 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全球没人能忽视,14亿人口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4年名义GDP稳居全球第二,购买力平价更是第一,无论是卖手机的苹果,造电动车的特斯拉,还是做运动鞋的耐克,哪个国际大牌不把中国市场当香饽饽? 这里不只是供应链的枢纽,更是企业利润的发动机,从高端芯片到日常消费品,中国市场的需求五花八门,覆盖全球企业能想到的几乎所有领域,更别提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2024年网上零售额占全球一半以上谁不想来分一口? 可过去那种“拿技术换市场”的老套路,已经行不通了,中国自己的技术突飞猛进,华为的5G全球领先,比亚迪的电动车横扫市场,国产芯片也在迎头赶上。 2024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绿色能源的突破,让世界刮目相看,外国企业想进来,得拿出真本事,而不是仗着技术壁垒耀武扬威。 美国这些年没少对中国下黑手,芯片禁令、实体清单制裁花样百出,到2024年8月美国商务部把845家中国企业列入黑名单,涉及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前沿领域,可结果呢?制裁没压垮中国,反而逼出了中国企业的血性。 中国加大芯片国产化投入,关键技术接连突破,半导体产业自给率稳步提升,美国企业却因为禁令丢了市场份额,像英伟达的高端AI芯片卖不进来,国内企业趁机抢占高地,制裁还搞乱了全球供应链。 美国盟友都开始嘀咕不愿完全配合,更别提制裁的溢出效应,全球企业成本上升,连美国自己都喊疼。 2021年出台的《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就是给美国“长臂管辖”一记响亮的耳光,还有“不可靠实体清单”,专门收拾那些配合制裁、损害中国利益的企业。 2024年,中国的贸易政策更灵活,通过世贸组织框架推动公平贸易,对不友好的企业提高准入门槛,市场准入这张牌中国玩得越来越溜,想进中国市场?得看你够不够格。 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本身就是最大的反制武器,过去外国企业觉得能进中国是“恩赐”,现在中国有底气挑挑拣拣。 2024年,中国优化了外资准入规则,明确谁能进来谁被拒之门外,那些跟着美国制裁中国的企业,可能直接被踢出局。 跟中国公平合作的企业机会多得是,这种“主动筛选”的策略,让中国在全球博弈中占了上风。 中国市场的主动权只会越来越强,首先,技术自主这条路,中国走得更坚定,2025年,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绿色能源的突破会让中国的话语权更重,外国企业想进来,得拿出真价值,不能再靠技术垄断吃老本。 现在谈“美国制裁要不要取消”,我们并不再是被动等着别人松绑,很多外国企业现在最关心的是,还能不能在中国做生意,有没有能力继续让产品和服务被中国消费者接受。 选择权、主动权已经悄然易手,谁能在中国市场扎根,得依靠自身实力,更要尊重规则和中国的核心利益。 中国市场的主动权已经牢牢抓在我们自己手里了,外部的风雨都挡不住我们的步伐,这一切首先来自强大的经济基础和不断增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也源自国家在全球舞台上愈发坚定和自信的立场。 中国未来是开放合作,但更是理性、底线清晰地选择真正值得合作的朋友与伙伴,谁能共享红利,只能由中国自己说了算。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美国这回真是拿出杀手锏,直接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全面围堵中国”大戏!不仅把稀土出口
【6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