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劝李隆基不要重用李林甫,李隆基不听,劝李隆基杀安禄山,也不听。李隆基逃到四

海边观潮客 2025-07-29 18:23:52

张九龄劝李隆基不要重用李林甫,李隆基不听,劝李隆基杀安禄山,也不听。李隆基逃到四川之后,才后悔,于是派人去韶关祭奠张九龄。张九龄之后大唐再无贤相!开元盛世最后的贤相,他的离场也意味着开元盛世的落幕。 开元二十三年,张九龄被削去宰相之位,贬为荆州长史,调往岭南。 老丞相离长安那天下瓢泼大雨,押送官差嫌他走太慢,锁链拖得脚踝鲜血淋漓。荆州府衙给他安排的“官舍”是间漏雨的茅棚,雨季夜里得抱瓦罐接水睡觉。更诛心的是长安每月都来快马——不是送慰问信,是催他校对《唐六典》书稿,李林甫派人传话:“岭南瘴气重,张相写完这本正好养老。”而那时华清池边杨贵妃刚试穿新贡的霓裳羽衣,衣襟上缀的珍珠够买十万石治瘴药。 李隆基逃到成都啃陈米那年月才想起张九龄,祭奠使带着三牲供品赶到韶关,发现丞相坟头早被农民垦成菜地。地方官慌忙补栽柏树刻石碑,碑文吹捧“玄宗不忘股肱”,可当年贬官圣旨的朱砂印还没褪色呢。最讽刺是安禄山攻破洛阳时烧了张九龄旧宅,缴获密报里写着张相十四年前警告“禄山有反骨”的奏章,叛军拿它当笑话念给俘虏听,隔天就把奏章垫在火锅底下当燃料烧了。 扒开明君悔过的画皮,里头爬满自私的蛆。李隆基哭张九龄,哭的哪是贤臣?哭的是没人帮他收拾烂摊子!真念旧情早该清算李林甫,可那会儿李林甫坟头草刚长一尺,尸骨未寒全家就遭清算流放;高力士倒是陪主子逃到蜀地,晚年还是被李亨打发去扫皇陵。张九龄生前写的《千秋金鉴录》被供在太庙,可他孙女在岭南嫁了瘸腿樵夫,刺史怕担“优待罪臣之后”的罪名,硬把朝廷拨的抚恤银换成了霉米。 某些人吹“玄宗仁厚”纯属扯淡。开元盛世的绫罗绸缎底下缠着多少贤士的血?张九龄开凿大庾岭商道让帝国税赋翻番,回报是踩着毒蛇贬官南荒;宋璟砸豪门饭碗省出军费养精兵,罢相后宅院让李林甫家奴强占养鸽子。后来李隆基被儿子架空成太上皇,躺在兴庆宫啃张九龄老家进贡的荔枝吐籽儿,果核堆成小山才挤出滴浊泪——这哪是悔过,分明是老年痴呆的前兆! 盛衰剧本最寒心永远是卸磨杀驴这套。张九龄棺材里那把骨头撑过大唐脊梁,死后被皇权当粉饰墙面的涂料。如今韶关丞相祠堂门票四十五块,导游指着他塑像说“此公预言安史之乱”,游客忙着和石像合影发朋友圈,祠堂角落的解说牌印着鲜红小字:“本景点修缮费由海外张氏后裔捐助”。你看,连香火钱都得靠自己人凑。 要是倒回开元二十五年,李隆基站在长安城楼上往南望,岭南夜空的星子坠了一颗。不过不打紧,他更关心杨玉环的霓裳羽衣排练进度——贤相?哪比得上美人回眸时鬓边的金步摇晃得醉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海边观潮客

海边观潮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