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手握重兵为何不敢当皇帝?三大对手一个比一个狠! 手握兵权、把皇帝当傀儡,多

断代史鉴 2025-07-29 09:28:08

多尔衮手握重兵为何不敢当皇帝?三大对手一个比一个狠! 手握兵权、把皇帝当傀儡,多尔衮离皇位只差一步却始终不敢坐上去。 多尔衮这哥们儿,打小就在马背上滚大,草原上的风沙把他捶打成了个真正的狠角色。14岁就跟着老爹努尔哈赤东征西讨,刀光剑影里练就了铁腕手段。皇太极掌权那会儿,多尔衮已经是满洲八旗里响当当的头号战将,手里攥着十几万精兵,连小皇帝顺治都得看他眼色行事。可怪就怪在这儿——明明伸伸手就能把龙椅捞过来,他却偏偏缩在幕后当“摄政王”,把顺治当个摆设。你说他怂?草原上长大的狼崽子字典里就没这个字!翻翻史料,真相就藏在那些让他忌惮的狠角色里。 第一个狠角色豪格,皇太极的亲儿子,论血统根正苗红,比多尔衮更有资格继承大统。豪格可不是软柿子,他掌控着两黄旗的精锐力量,在满洲贵族圈子里人脉深厚,根基扎实。1643年皇太极一死,豪格立马跳出来争皇位,两派剑拔弩张,差点就在盛京(沈阳)火拼起来。多尔衮要是敢自己坐上龙椅,豪格绝对第一个带兵杀过来,大清还没入关就得先来个窝里斗,四分五裂。多尔衮精着呢,打赢豪格容易,可自己人死伤惨重元气大伤,还拿什么南下灭明?这笔买卖太亏,划不来。 第二个狠角色济尔哈朗,表面上是和多尔衮平起平坐的辅政王,管着镶蓝旗,背地里却是个老谋深算的狐狸。他在朝堂上下安插了不少自己人,时刻盯着多尔衮。多尔衮想推行点新政策,济尔哈朗就在暗地里使绊子;多尔衮想扩张权力,济尔哈朗就搬出祖宗家法来挡着。1644年清军入关定鼎北京后,多尔衮权势如日中天,济尔哈朗反而更加警惕,私下联合了一大批满洲守旧贵族搞小圈子。多尔衮真要敢称帝,济尔哈朗绝对会第一个跳出来,打着维护“祖宗之法”或“清君侧”的旗号,联合反对势力把他拉下马。多尔衮怕的不是济尔哈朗一个人,是整个满洲统治集团内部可能爆发的剧烈内耗——江山还没坐稳就自己人先打翻天,大清这艘船非得沉了不可。 第三个狠角色更麻烦,是关内复杂的汉人势力和此起彼伏的反抗力量。李自成的大顺军刚被打垮,张献忠的大西军还在西南顽抗,可广大的汉地百姓对满洲统治者充满了仇恨和不信任,反抗的暗流从未停止。多尔衮当摄政王时,还不得不倚重像吴三桂这样的汉人降将来维持局面。要是他撕下遮羞布自立为帝,那性质就彻底变了——在汉人看来就是赤裸裸的“蛮夷僭越”,必然激起更猛烈的反抗浪潮。南明的几个小朝廷(弘光、隆武、绍武、永历)还在南方苦苦支撑,郑成功的水师在东南沿海虎视眈眈。多尔衮一称帝,等于给了所有内外敌人一个绝佳的联合借口,刚刚打下的江山很可能瞬间烽烟四起。他多精啊,宁可躲在幕后当“影子皇帝”,稳扎稳打消化胜利果实,也绝不干这捅大马蜂窝的蠢事。 不过,把多尔衮不敢称帝的原因全甩锅给对手太狠,这说法有点偷懒,值得掰扯掰扯。对手狠是事实,可多尔衮自己就干净?他可是个顶级野心家。1644年一进北京城,住的宫殿比皇帝的还奢华,顺治帝的玉玺都敢私下拿来用。真那么怕豪格,干嘛不早下手除掉?非得拖到入关后好几年,等到1648年才找了个借口把豪格整死关进大牢(豪格不久死于狱中)。 这不明摆着——多尔衮在下一盘大棋,他在等,等自己根基更牢靠、等对手犯错、等一个万无一失的时机再动手。可惜人算不如天算,1650年他意外猝死在塞外围猎途中,所有谋划瞬间灰飞烟灭。顺治后来对他掘坟鞭尸,很大程度是泄愤加政治清算,把多尔衮塑造成“懦弱的篡位未遂者”,好掩盖自己亲政前完全依赖多尔衮的尴尬历史。历史嘛,从来都是赢家写的剧本,输家背的锅。 再往深了看,多尔衮不敢轻易称帝,骨子里还卡着满洲传统政治制度的壳。满洲早期是八旗旗主共议国政,大汗(皇帝)的继承需要贵族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推选,不是简单的父死子继。多尔衮强行称帝,等于彻底砸烂这套祖宗留下的共治规矩,必然导致八旗内部严重撕裂,统治核心分崩离析。 #恭王府多尔衮# #多尔衮定律# #多尔衮传奇#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42

猜你喜欢

断代史鉴

断代史鉴

分朝代深挖中国史,从先秦到民国,每期一个断代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