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机都是一次性的?完工后直接就地掩埋? 实际上,盾构机的设计就是为了重复使用的。就拿南京长江隧道来说,当时用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完成任务后就被拆解运到了其他工地继续用。 还有合肥地铁 6 号线项目,盾构机在隧道里解体后,各个部件被分块运到新的始发井重新组装。 这些例子都说明,盾构机就像一辆汽车,跑完一趟长途保养一下还能接着跑,根本不是一次性的。 那为啥会有人觉得盾构机会被掩埋呢?这里面有几个原因。首先,盾构机体积太大,拆下来的外壳和磨损的刀盘运输成本太高。 您想啊,一个几十吨重的大家伙,要从工地运出去,得用多大的吊车、多宽的卡车?还得考虑沿途的交通能不能通过。要是工地在偏远地方,运输条件差,把这些部件运出去的成本可能比买新的还贵,这时候就只能就地掩埋了。 另外,有些特殊情况也会导致盾构机被掩埋。比如南京地铁 2 号线施工时,盾构机遇到了地质灾害,突然发生涌水涌砂,地面塌陷把盾构机埋了。 这种情况属于意外,谁也不想看到。还有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比如高水压、强岩爆的地方,盾构机可能会损坏得太严重,修起来不划算,也只能埋了。 不过,这些情况都是极少数的。大部分时候,盾构机都会被拆解回收。像中交天和盾构基地,专门把退役的盾构机进行再制造,改一改尺寸、升级一下系统,就能在新的工程里接着用。 西班牙有一台 15.2 米的盾构机,在仓库里放了 17 年,拿出来翻新后又在波兰的隧道项目里派上了用场。这说明,只要保养得好,盾构机用个几十年都没问题。 再说说盾构机的内部结构。它的核心部件,像主轴承、液压系统、控制系统这些,都是可以拆下来重复使用的。那些被掩埋的,其实主要是外壳和刀盘这些容易磨损的部分。 还有,现在技术越来越先进,盾构机的回收利用也越来越成熟。以前可能因为技术限制,有些部件只能报废,现在通过再制造技术,很多零件都能修复升级。 比如刀盘,以前寿命只有 5 公里,现在通过复合刀盘技术,寿命能延长到 15 公里。这不仅节省了成本,还减少了浪费。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工程,盾构机确实会被留在地下。比如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水电工程,隧道埋深 2400 米,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盾构机完成任务后可能就留在里面了。 但这种情况是因为工程需要,属于极少数的特殊案例,不能代表普遍情况。 总之,盾构机是个 “宝贝疙瘩”,能重复使用的部分都会被拆下来接着用,只有那些又大又重、运输成本太高或者损坏严重的部件才会被掩埋。说它是一次性的,完全不符合实际。 随着技术的发展,盾构机的回收利用会越来越普遍,以后被掩埋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少。您就记住,盾构机就像一把锋利的刀,磨一磨还能接着切菜,绝对不是用一次就扔的一次性筷子。
从海拔2950m趋降至海拔700m,在2250米落差的硬岩山体中打6条直径12m
【29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