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8月,一个解放军少尉副连长脱下军装,按18级干部标准转业到福建地方,在

历史追星者 2025-07-28 09:19:35

1956年8月,一个解放军少尉副连长脱下军装,按18级干部标准转业到福建地方,在厅属建筑公司任保卫科干事,拿着66块钱的月工资,经人介绍,次年娶了一个仙游的姑娘.....

李文祥,1925年5月生在河南范县北街村,家里穷得叮当响。村子挨着黄河,从小他就帮父母干活,挑水劈柴,手上老茧一层又一层。苦日子磨出了他的韧劲,也让他后来投身革命。1947年12月,22岁的他参军,加入了华东野战军第10兵团第28军83师247团,从此开始了打仗的日子。 1948年9月,济南战役开打。李文祥带着小队守东线阵地,敌军炮火猛得不行,他腿上还被弹片擦伤,可他硬是撑到援军来,立了二等功。几个月后的淮海战役,他升了班长,带队夜袭敌军指挥部,缴了电台,抓了军官,直接拿下特等功。1949年,他又参加了渡江、上海、福州和平潭岛战役。上海战役里,他带着排攻碉堡,组织爆破,拿下一等功。平潭岛战役后,他成了“战斗英雄”。1955年7月,他升到少尉副连长,军功章挂满胸前。 1956年8月,李文祥转业到了福建,进了建设厅第三建筑公司做保卫科干事。66块钱工资不算多,但够一家人过日子。他每天巡厂房、查锁头,工地丢了工具,他就连夜找回来。同事都说,这老兵干活靠谱得很,站得直,走路都有劲儿。他的军人作风在这小岗位上特别显眼。

1957年春天,经人介绍,他认识了仙游姑娘陈宝珍。她勤快又善良,俩人慢慢熟络起来,常一块儿散步。到了秋天,他们结了婚,婚礼简单,亲友围着吃顿饭就算完事。1958年,女儿李金英出生,小家其乐融融。李文祥下班就抱女儿,教她认字,日子过得踏实。 可到了1962年,全国日子不好过,粮食紧缺。李文祥听说老家范县的老乡饿肚子,心里搁不住。他跟陈宝珍一合计,带着5岁的小金英,坐卡车回了河南。村里那景象真惨,田地裂开,村民瘦得皮包骨。李文祥当上村支书,带着大家伙儿干起来,先从村东的盐碱地入手,挖渠引水,改良土质,种水稻。1963年春天,他扛着锹带头干,几个月后,盐碱地真长出了稻子,秋天收了粮,村民们高兴得不得了。 后来,他一直留在村里,带着乡亲们搞生产。1983年,福建老单位来信,想让他回去恢复干部身份,他没答应,说乡亲们更需要他。2011年,河南省委书记来看他,见他家土墙破旧,军功章发黄,感慨他是真英雄。政府趁他体检时修了房子,他回来还不乐意,说钱该拿去修路。

2017年2月13日,李文祥92岁去世。他的故事传开了,得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好几个称号。他这一辈子,从战场到田野,没啥花哨,就是实打实地干,实打实地为别人。 他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干活磨出来的倔劲让他扛过了战争。参军后,他在济南、淮海、上海几大战役里拼了命,立功无数。转业到福建,他干保卫科干事,踏实得像块石头。娶了陈宝珍后,俩人日子过得平淡又暖和。可他没忘老家,回了范县就一头扎进田里,带着乡亲们把盐碱地变良田。晚年他还是那脾气,荣誉来了不稀罕,房子修了还嫌浪费。他的经历不是传奇,是实实在在的坚持。 李文祥当兵那会儿,正赶上国家打仗,他没退缩,冲在前头。转业后,他在福建安顿下来,可没过几年,又回了老家干农活。他不图啥名利,就是看不得乡亲们受苦。种水稻那几年,他跟村民一块儿出力,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后来政府给荣誉,他不稀罕,给房子,他还不高兴。他的心思一直在村里,一直在老百姓身上。

0 阅读:0
历史追星者

历史追星者

历史追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