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女交通员朱文起扮成乞丐送情报,可是被哨岗的敌人要求脱衣服检查一遍。危急关头,朱文起撒起泼来,把一名伪军吓得躲在炮楼里面不敢出来,最后敌人竟然让朱文起赶紧离开。
1905年朱文起出生在山东定陶县仿山镇游集村,家里穷得叮当响。20岁嫁给游兰馨,生了俩儿子一个闺女,日子本来就紧巴。1940年,丈夫游兰馨饿死了,她带着三个孩子到处讨饭,风吹日晒,脸上的皱纹比同龄人多得多。她跑过徐州,睡过街头,硬是靠一双手把孩子拉扯大。那时候的她,咋也想不到自己会跟革命扯上关系。 朱文起的侄子游文斋是个共产主义者,常跟她讲共产党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她听着听着就动了心,觉得这事儿靠谱。1941年,游文斋看她模样老态,又机灵,推荐她当交通员。党组织考察后同意了,她就入了党,成了定陶特支的一员。她的任务是用乞丐和卖针线的身份,在敌占区和根据地之间跑腿送信。那年月,干这活儿可是提着脑袋,稍不留神就没命。
朱文起干这行真有两下子。她知道敌人瞧不起乞丐,就把这点用得炉火纯青。第一次送情报,她背个破包,穿得破破烂烂,混在人群里,敌人问两句就放行了。后来她跑了好多趟,慢慢把定陶县的情报网搭了起来。1943年夏天,她接了个急活儿,要把情报送到城外游击队。她抹了一身泥,情报塞在内裤里,拎着破篮子就上路了。路上日伪军嫌她脏,连搜都懒得搜,她心想这回又能蒙混过去。 可到了定陶和菏泽交界的哨岗,麻烦来了。伪军队长见她老出城,起了疑心,硬要搜身。她被带进炮楼,一个伪军让她脱衣服。她知道脱了就完蛋,脑子一转,决定豁出去。她跑到炮楼门口往地上一坐,哭得撕心裂肺,喊着让路人评理。群众围过来,指指点点,伪军脸上挂不住。有个伪军觉得她篮子可疑,伸手就抢。她死抱住篮子,哭得更凶。伪军扯开篮子,里头就几根针线和破布,啥情报也没有。那家伙臊得躲进炮楼不敢出来,其他伪军烦了,吼她赶紧走。她捡起东西就跑,情报保住了。
抗战赢了,朱文起没歇着。解放战争时,她干起了妇女工作,当了县、区妇联干部,带着妇女学文化、干活儿,推动男女平等。她还搞健康教育、职业培训,帮不少姐妹走出穷日子。1955年,她退了休,回到游集村当妇联主任,还兼着护林员。拄着拐杖巡林子,盯着不让人乱砍树,村里的绿水青山有她一份功劳。她常跟年轻人讲抗战的事儿,叫他们别忘了和平多难得。 朱文起的两个儿子游泮元和游泮弟都参了军,延续她的精神。她孙子游全正说,奶奶老教他们要硬气,要扛事儿。1982年,她77岁走了。她的针线包留了下来,搁在菏泽市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里,好多人去看,听她的故事。她的事迹在当地传开了,朱文起证明了啥叫巾帼不让须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