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55岁的刘亚楼因为操劳工作,英年早逝。离世前,他叮嘱小自己15岁的混

瀚霖学史本人 2025-07-27 17:10:01

1965年,55岁的刘亚楼因为操劳工作,英年早逝。离世前,他叮嘱小自己15岁的混血妻子:务必改嫁!妻子后来怎样呢? 刘亚楼1910年出生在福建武平一个穷苦人家,小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日子过得艰难。后来被远房亲戚收养,1927年投身革命,1929年加入共产党和红军,改名叫刘亚楼,立志跟党干出一番事业。他从最底层的班长干起,一步步升到排长、连长、营长,打过文家市战斗、攻长沙、占吉安,长征路上还当过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带兵强渡乌江、拿下遵义、飞夺泸定桥,那种拼命劲儿让人佩服。 抗日战争时,他在抗大当训练部长,培养了不少军事骨干。1939年去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还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学了一身本事。1945年回国后,他在东北当参谋长,帮着打赢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天津战役里,他亲自指挥,29小时就拿下这座城,抓了国民党守军司令陈长捷,牛气得很。 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上空军司令员,从零开始建咱们的空军。那时候他天天熬夜,办公室堆满地图和文件,忙得没日没夜。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了新中国军事圈的大人物。可惜,长期高强度工作把身体拖垮了,1964年他就觉得胸闷气短,吃不下饭,瘦得厉害。1965年初,他突发腹痛,查出来是晚期肝癌,已经没救了。5月7日,他在上海去世,55岁,正值壮年,太可惜了。 1947年,刘亚楼在东北认识了翟云英。她是中俄混血,1928年生的,比他小18岁,那年才19岁。两人结婚很简单,两桌饭,战友韩光主持,连个像样的仪式都没有。战争年代聚少离多,但感情挺深。翟云英跟着他吃了不少苦,也生了两个孩子。刘亚楼忙着打仗建空军,家里的事大多靠她撑着。 1965年刘亚楼病重住院,翟云英一直守着。临终前,他叮嘱她改嫁,说自己走后她还年轻,不能守着过去过日子。这话听着有点不寻常,毕竟那年代讲究从一而终,可见刘亚楼是真的心疼她,不想她后半辈子孤单。 刘亚楼去世后,翟云英才37岁,带着两个小孩子,日子不好过。很多人以为她会听丈夫的话改嫁,毕竟遗愿在那摆着,她年纪也不大。但她没那么干。她选择一个人扛起家庭,住在北京军属大院,继续在空军总医院当内科医生。她工作认真,医术好,部队里的人都夸她像家人一样贴心。 刘亚楼还有三个心愿:让孩子好好长大、照顾好他父亲、帮翟云英的母亲安娜找苏联亲人。翟云英一个都没落下。她把孩子拉扯大,定期给刘亚楼父亲寄钱,还亲自去看老人,直到他去世。1989年,她带着母亲跑去苏联,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总算圆了丈夫的最后一个心愿。 离休后,她也没闲着,四处奔走推动出版《刘亚楼将军传》和《刘亚楼军事文集》,让后人记住他的功绩。她自己呢,一辈子没再婚,守着对刘亚楼的承诺。2021年12月5日,她在北京去世,93岁,走得平静。 翟云英没改嫁,不是因为守旧,而是她有自己的想法。她用行动告诉大家,爱一个人不一定非得按遗愿走,而是把对方在乎的东西做好。刘亚楼让她改嫁,是希望她幸福,可她觉得守着他的责任和孩子,也是一种幸福。这份坚韧,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再说那年代,单亲妈妈带孩子有多难咱都能想到。她还得上班、当医生、照顾老人,忙得脚不沾地,却从没喊过苦。她的选择,既是对丈夫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交代。这种感情和担当,放到今天也让人感动。

0 阅读:174

猜你喜欢

瀚霖学史本人

瀚霖学史本人

诉说古今历史,以古为镜,知兴替,学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