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因会议机密被泄露,蒋介石大怒,让秘书长吴铁城彻查此事,沈安娜知道后,主动去找吴铁城,说:“我有一个线索!”
1946年的重庆,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不安,国民党中央高层频繁召开秘密会议,蒋介石亲自坐镇,谋划全面内战。
为了防止情报泄露,老蒋下了死命令,会议禁止录音、禁止外泄,连记录都只允许贴身速记员做简要摘要。
可蹊跷的是,中共方面总能抢先一步掌握情报,战场上的国军屡屡受挫,老蒋气得直拍桌子,发誓要揪出这个"内鬼"。
这场秘密调查落在了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吴铁城肩上,作为蒋介石最信任的心腹,吴铁城深知此事关系重大。
他开始对每个参会人员进行地毯式排查,从政要到幕僚,一个都不放过。
军统特务们倾巢出动,查背景、查社交、查日常行为,甚至连用的铅笔型号都要比对,可查来查去,线索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怎么也接不上。
就在调查陷入僵局时,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人物主动找上了吴铁城。
沈安娜,国民党中央党部的一名普通速记员,平日里总是安静地坐在会议室角落,用她那支钢笔飞快地记录着会议要点。
谁也想不到,这个看似温顺的年轻女子,此刻正站在吴铁城面前,轻声说道:"秘书长,我有个线索要报告。"
沈安娜的真实身份,是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中共特工,1938年就打入国民党内部的她,早已深谙官场生存之道。
她表面上是国民党中央党部的速记员,实际上却是中共情报系统的"活电台"。
每次会议结束后,她都能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将会议内容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再通过秘密渠道传递给中共地下党组织。
当时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互相倾轧,沈安娜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她向吴铁城暗示,可能是某派系为了打击对手故意泄密。
这个说法正中吴铁城下怀,因为国民党内部确实存在严重的派系斗争。
调查方向就这样被带偏了,真正的"红色特工"反而成了破案的关键人物。
历史资料显示,沈安娜在国民党内部潜伏长达11年,期间传递了大量重要情报,她就像一把插在敌人心脏的尖刀,却始终未被发现。
直到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她的身份都没有暴露,这种长期潜伏的成功案例,在世界间谍史上都属罕见。
从今天的视角回望这段历史,沈安娜的故事给我们很多启示,情报工作的成败往往取决于细节,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速记员,可能掌握着最核心的机密。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正是无数像沈安娜这样的隐蔽战线工作者,用他们的智慧与勇气,为革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沈安娜晚年回忆这段经历时曾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那个年代无数隐蔽战线工作者的心声。
他们没有鲜花掌声,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奉献,甚至随时准备牺牲,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