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为什么能做到3:0全部胜利?主席在辽沈之前说全国解放要5年,辽沈胜利后判

历史探花 2025-07-27 10:12:11

三大战役为什么能做到3:0全部胜利?主席在辽沈之前说全国解放要5年,辽沈胜利后判断只要一年就能取得全国胜利了。这是为什么?

中国内战中,三大战役像一场硬仗,共产党愣是以3:0横扫国民党。辽沈战役前,毛泽东还觉得全国解放得磨上五年,可仗打完,他拍板说一年就够了。这到底是咋回事? 先说战略,共产党那是步步算计。辽沈战役选锦州开刀,这地方是东北和华北的咽喉,拿下它等于断了国民党后路,把东北敌军包了饺子。淮海战役在中原开打,围歼国民党精锐,直接动摇了他们的根基。平津战役锁住华北,合围北平、天津,国民党只能往南缩。这三仗连起来,从北到南一气呵成,稳得一批。 再看战术,共产党特别会玩“集中优势兵力”。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上百万,把国民党近50万军队吃得死死的。淮海战役,60万对80万,愣是以少胜多,干掉55万敌军。平津战役,百万大军围城,52万国民党军灰飞烟灭。这种歼灭战打法,直接把国民党战斗力削没了。

还有民心和后勤,共产党靠土地改革拉拢农民,兵源和物资都不愁。国民党那边呢?腐败严重,士气低得不行,好多部队直接投降或起义,溃败得更快。这内外一结合,共产党想不胜都难。 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的头一炮,也是个大转折。1948年9月开打,锦州成了焦点。这地方太关键,铁路公路都从这过,是国民党补给命脉。毛泽东一眼看出,拿下锦州就能把东北敌军一锅端。他反复强调:“锦州是全局的关键,拼了也要拿下!” 可这仗不好打。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总一开始有点犹豫,觉得锦州城防硬、守军多,外围还有沈阳30万敌军盯着,风险太大,建议先啃长春。但毛泽东站得高看得远,觉得长春虽弱,打下来也解决不了大问题,锦州才是破局的关键。 最后林总听劝,10月14日猛攻锦州。一天就破城,守将范汉杰被俘。之后解放军趁热打铁,围歼援军,长春守敌起义,沈阳敌军跑路。到11月10日,东北全解放。这仗干掉近50万敌军,还抢了一堆装备,共产党士气爆棚,战略主动权也到手了。

辽沈战役前,毛泽东估摸全国解放得五年。毕竟那会儿国民党兵多装备好,共产党得慢慢熬。可辽沈一胜,局面大变。共产党一下干掉50万敌军,兵力首次超国民党,还占了东北的工业和交通要道。毛泽东掐指一算,觉得国民党撑不住了,一年内就能搞定。 这判断不是拍脑袋来的。东北胜仗让共产党士气高涨,敌军却崩得快。加上淮海和平津两仗接连得手,国民党主力基本没了,解放军南下势不可挡。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果然一年就实现了。 三大战役直接定了国共胜负。辽沈之后,淮海和平津接连开打,国民党主力被歼灭殆尽。1949年4月,解放军过长江,拿下南京,国民党政府一路退到台湾。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宣布新中国成立,内战彻底结束。 这胜利不光是军事上的,更是民心和战略的胜利。新中国一成立,就搞土地改革、工业化,把积贫积弱的局面扭过来。毛泽东的决策和眼光,硬是把中国带上了新路。

0 阅读:116

猜你喜欢

历史探花

历史探花

感受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