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左派博主肖恩·麦卡锡访华一周,感受颇多。回国后撰写长文感叹:“如果有机会,每个美国人都应该来参观(中国)”。 作为《赫芬顿邮报》的资深撰稿人,肖恩走过47个国家,却从未见过这样的城市。在北京东交民巷的老洋房下,他蹲下身仔细观察地砖缝隙,发现连烟头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这里的清洁程度让纽约地铁的站台显得像垃圾场。"他在笔记本上写道。最让他震撼的是环卫工人的作业方式:清晨五点,穿着反光背心的队伍推着小型清洁车沿街作业,高压水枪冲刷地砖的声音与鸟鸣交织,整个过程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这种"人机结合"的精细化管理,让上海的街道在暴雨后两小时就能恢复干爽,而同样的情况在旧金山往往需要一整天。 在南京路步行街,肖恩注意到每隔五十米就有分类垃圾桶,塑料瓶、纸张、厨余垃圾被严格区分。对比纽约街头那些被流浪汉翻得乱七八糟的垃圾袋,他突然想起自己在曼哈顿公寓楼下,曾连续三天看到同一袋溢出的比萨盒在烈日下发酵。 他观察到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把冰淇淋包装纸攥在手里走了三个路口,直到找到可回收垃圾桶才轻轻丢进去。这种细节让他意识到,中国城市的整洁不仅是政府的管理成果,更是全体市民共同维护的文明生态。 在上海外滩的深夜,肖恩独自沿着滨江步道散步。手机屏幕显示着北京时间23:47,对岸的写字楼仍有零星灯光,而身边三三两两的行人脚步从容,没有人像纽约时代广场那样行色匆匆地抱紧背包。 他突然想起在芝加哥的某个夜晚,他曾因拒绝给流浪汉零钱而被追着骂了三条街,此刻却能安心地把相机包随意搭在肩头。"这里的街头犯罪几乎不存在。"他在长文中写道,"就像走在自家客厅,你甚至不需要锁门。" 这种安全感源自无处不在的"隐性守护"。在北京王府井大街,肖恩注意到每隔百米就有智能监控摄像头,但它们不像洛杉矶某些社区的探头那样带着威慑感。 更让他惊讶的是民警的巡逻方式:两个年轻警察骑着电动车缓缓经过,警服笔挺却未佩戴枪支,看到问路的游客立刻下车热情指引。这种"服务型警务"模式,与他在底特律街头见过的荷枪实弹的防暴警察形成鲜明对比。 最让肖恩感慨的是流浪汉问题。他特意走访了上海的城隍庙和北京的前门大街,这些游客密集区域本应是流浪乞讨的高发地,却只看到井然有序的商业街区。" 整个行程中,我只在静安寺附近看到一位老人在角落轻声乞讨,而在北京东单地铁站,所谓的'流浪汉'其实是喝醉后睡着的上班族。"他对比美国的情况:纽约市有8.8万无家可归者,洛杉矶的帐篷城绵延数公里,甚至出现过流浪汉因争夺纸板箱而持刀伤人的事件。 这种反差让他意识到,中国通过救助站、医疗合作、社区帮扶等立体化措施,将流浪现象控制在极低水平。 在八达岭长城的烽火台上,肖恩扶着城砖俯瞰蜿蜒的巨龙,突然理解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深意。那些被千年风雨侵蚀的石砖上,既有古代工匠的凿痕,也有现代修复的精细勾缝。" 这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着的文明。"他注意到景区内每隔两百米就有免费直饮水点,扫码就能获取多语种讲解的AR眼镜,这些设施让古老遗迹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当看到一位母亲用手机给孩子演示长城的3D历史模型时,他想起自己在罗马斗兽场看到的简陋指示牌——那里连英文解说都模糊不清。 最让肖恩感到冲击的是上海的发展速度。在临港新区,他目睹了特斯拉超级工厂的智能生产线:机械臂以0.1毫米的精度装配电池组,AGV小车在车间里穿梭如织。 这个从签约到量产仅用10个月的工厂,让底特律那些停工的汽车城显得像被时代抛弃的弃儿。更让他惊讶的是城市规划的前瞻性:磁浮列车轨道与湿地公园比邻而建,摩天大楼群中点缀着口袋公园,这种"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理念,在纽约的城市更新计划中从未见过。 离开中国前的最后一晚,肖恩在虹桥火车站候车。站内穹顶的自然光洒在大理石地面上,映出往来旅客从容的身影。 他注意到一位农民工模样的大叔,正用手机扫描柱子上的二维码,随即传来清晰的语音播报:"欢迎来到上海,您可通过此平台查询地铁线路、预约博物馆..."这个细节让他想起在纽约宾州车站,那些因看不懂电子屏而焦虑的老人。 此刻他突然明白,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而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触摸到的温度。当高铁驶入夜色中的华北平原,肖恩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灯火,突然觉得这个国家像一列高速前行的列车,既保持着平稳的节奏,又不忘沿途播撒文明的种子。
真实的中国让各国网友集体“碎”了(二)英国网友:中国之行让我开了“天眼”。就
【7评论】【5点赞】
用户10xxx67
你这货不像美国人,给你起个名,叫肖国恩![滑稽笑]
墨隐 回复 07-27 11:33
这名字起的很有深意
碧海蓝天
来不来吧,告诉美国人,不要到处胡说八道,惹事生非,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就行。
你是那个谁来个
不愧是资浑撰稿人!!!这散文写的有水平!!!UC里面这样高质量的文章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