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则天,对上官婉儿处于一刑罚,上官婉儿受刑后反而娇艳动人,如今成为年轻人的时尚。
上官婉儿的额头上有一朵梅花刺青,这个细节在《旧唐书》中有明确记载,这朵花的来历不寻常,它原本是武则天施加的墨刑痕迹,后来被巧妙改造成了装饰图案。
墨刑在古代是一种在脸上刻字的刑罚,主要针对轻罪犯人,刑具是特制的小刀,在额头或脸颊刻下几个字,再用墨汁填入伤口,形成永久性标记,这种刑罚从夏朝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上官婉儿因为与张昌宗的关系受到武则天处罚,张昌宗是武则天的男宠之一,长相俊美,深得女皇宠爱,当武则天发现上官婉儿与张昌宗私下交往时,决定用墨刑来惩戒这位心腹。
具体的行刑过程是在上官婉儿额头中央刻下几个字,然后用特制的墨汁涂抹伤口,这种墨汁含有特殊成分,能让字迹永久保持清晰,即使伤口愈合也不会消失。
面对额头上的刑罚印记,上官婉儿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她找来宫中的绣工,在原有的墨刑痕迹基础上,精心设计了一朵梅花图案,这个改造过程需要再次刺破皮肤,用彩色颜料填入。
梅花妆的灵感来源于南朝宋武帝女儿寿阳公主的故事,相传公主在梅花树下午睡时,花瓣飘落在她额头上,留下淡淡印记,反而显得更加美丽,这个典故在当时广为流传。
上官婉儿的梅花刺青采用了红色和绿色两种颜料,红色部分模拟花瓣,绿色部分代表花萼和枝叶。整个图案约有铜钱大小,位置正好覆盖了原来的墨刑痕迹。
这个改造效果出人意料地好,梅花图案不仅掩盖了刑罚印记,还为上官婉儿增添了独特魅力,在唐代崇尚华丽妆容的背景下,这种创新装饰很快吸引了众人注意。
长安城的贵族女性开始模仿这种装饰。她们用胭脂、朱砂等化妆品在额头画出各种花朵图案,包括梅花、桃花、莲花等,这种妆容被称为“花钿”或“额黄”。
花钿的制作方法有多种,最简单的是用胭脂直接画在额头上,复杂一些的会用金箔、珍珠等材料制作成花朵形状,然后贴在额头,还有人用蜂蜜调和颜料,让图案更持久。
考古发现的唐代女俑证实了花钿的流行程度,在西安出土的彩绘女俑中,很多都在额头绘有花朵图案。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也经常有类似装饰。
花钿妆容在唐代中后期达到鼎盛,不仅贵族女性喜欢,连普通百姓家的女儿也会在节庆时画上简单的花钿,这种装饰逐渐成为唐代女性妆容的标志性元素。
除了梅花,唐代女性还创造出许多其他图案,蝴蝶钿、鸟形钿、几何图案钿等层出不穷,有些图案还会根据季节变化,春天画桃花,夏天画荷花,秋天画菊花。
花钿的颜色也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的红色,还有黄色、绿色、紫色、金色等,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含义,红色象征热情,黄色代表高贵,绿色寓意清雅。
这种妆容传播到了其他国家,日本的平安时代贵族女性也开始在额头画花钿,被称为“花子”,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也有类似装饰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