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真有劝孙权不杀关羽吗?孙权为何非要动手? 关羽败走麦城被杀,三国迷常有个疑问

五代十国志 2025-07-25 18:06:36

陆逊真有劝孙权不杀关羽吗?孙权为何非要动手? 关羽败走麦城被杀,三国迷常有个疑问:不是说陆逊劝孙权别杀关羽吗?那为啥最后关羽还是难逃一死?这事啊,其实真相挺简单,根本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核心就是一句话:孙权一定要杀关羽,陆逊那所谓的“劝”,根本不是要保关羽的命。 一、陆逊到底“劝”了啥?其实就是忽悠关羽! * 翻翻《三国志》就清楚了: 陆逊的任务是帮吕蒙拿下荆州。他干得最漂亮的一招,就是给关羽写了封特别肉麻的马屁信。 * 信里使劲夸关羽: 什么“将军神威盖世啊”、“樊城打得真漂亮啊”、“以后还得靠您罩着”之类的,把自己和东吴说得一文不值。目的只有一个:让关羽觉得东吴人都是“怂包”,没胆子打他主意。 * 效果杠杠的: 关羽真信了!觉得后方稳了,放心大胆地抽调大部分荆州守军去北边打曹操。结果呢?吕蒙趁机搞了个“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就把荆州老家抄了! * 重点来了:陆逊这份“劝”,根本不是劝孙权刀下留人。他“劝”的是关羽放下戒心,方便东吴动手!这是麻痹敌人的计策,跟救关羽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有些人觉得陆逊后来在夷陵之战后挺理性,可能劝过不杀,那是把两件事搞混了。 二、孙权为啥非杀关羽不可?不杀真不行! 孙权决定杀关羽,可不是脑袋一热,而是算清了这几笔账: 1. 荆州是命根子,关羽是心腹大患: * 荆州这地方太要命了,卡在长江上游,对东吴地盘威胁太大。刘备借了不还,孙权做梦都想拿回来。 * 关羽是谁?那是蜀汉的头号猛将,荆州的老大!这人活着回去,铁定恨死东吴。以后刘备派他再来打荆州,咋办?留着他,那就是给自己留了个定时炸弹!杀了他,才能彻底断了蜀汉拿回荆州的念想(起码孙权这么想),也能彻底坐稳荆州。 * 这事还能给东吴自己人看,尤其是那些不太服年轻将领(像吕蒙、陆逊)的老家伙们看看:“瞧瞧,咱把蜀汉最牛的大将都干掉了!荆州稳稳是我们的了!”多提气! 2. 憋屈太久,新仇旧恨一起算: * 关羽这人脾气傲,没少给东吴脸色看。比如孙权想跟他结个亲家,他直接回怼:“我虎女焉能配你犬子?”(意思是:你儿子配不上我女儿!)把孙权肺都气炸了。之前还有“单刀赴会”这种摆明看不起东吴的事。 * 现在关羽落我手里了,不杀他?咽不下这口气!杀了他,既是报私仇,更是给全体东吴人出口恶气,告诉天下:别小看东吴,咱不好惹! 3. 给曹操“递个话”,防止两边挨打: * 抢荆州这事,等于跟刘备彻底撕破脸了,刘备肯定要报复。孙权最怕的就是刘备和曹操联手揍他。 * 怎么稳住曹操呢?把关羽的脑袋砍了,送到曹操那儿,就是个非常直接的信号:“看,我把你(当时)的大麻烦关羽解决了,咱俩是‘一条船’上的了,你可别再打我啊!” * 放关羽回去?风险太大!刘备可能马上带大军来报仇。杀了关羽,虽然刘备也肯定来,但隔着长江,东吴有防守的本钱,还能用这颗人头争取点时间找帮手或者谈条件。 明显杀关羽风险更可控。 4. 关羽自己人缘差,内部先崩了: * 别光怪孙权心狠。关羽自己把守荆州的部下也得罪光了,像守南郡的糜芳(还是刘备亲戚)、将军傅士仁。关羽打仗前就放话,回来要收拾他们,搞得这俩人害怕得要死。 * 结果呢?吕蒙军队一来,这俩开城投降!荆州防线瞬间垮了。说白了,是关羽自己平时盛气凌人,逼得手下都不想保他了,给了东吴轻易得手的机会。 三、陆逊和孙权唱反调了吗?真没有! 从头到尾,陆逊和孙权配合默契: * 陆逊的任务:用计谋(写信忽悠关羽)制造拿下荆州的最佳机会。他完美完成了! * 孙权的任务:在夺取荆州后,做最终决定。他选择杀关羽,是为了彻底消除后患、凝聚人心、对外示威、稳住曹操。这也是对东吴最有利的选择。 说到底,为啥关羽必死? * 对孙权来说: 抢回荆州是生死攸关的目标,关羽这位蜀汉在荆州的象征性人物活着,就对东吴的统治是巨大威胁。杀他,是清除隐患、巩固地盘、立威、解决外交困境的“最优解”。 * 对关羽来说: 他傲气逼人、轻敌大意、对手下也不好,结果在关键时刻众叛亲离,四面楚歌。东吴的计策(陆逊的信)正好戳中了他的软肋,加速了他的灭亡。 这事的本质,不是陆逊能不能劝住孙权,而是关羽的命,在孙权夺回荆州的那一刻,就已经被东吴冰冷的政治算计给判了死刑。乱世中的权力斗争,就是这么残酷无情。 #三国演义# #陆逊# #孙权# #关羽#

0 阅读:0
五代十国志

五代十国志

乱世中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