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西安一老农挖地基,挖出一条大蛇,老农惊惧不已,刚要将它铲为两段,却发现这蛇一动不动!老农再仔细一看,顿时心中狂喜! 老刘那年过得挺闹心。为啥?为了他那快二十五岁的儿子。在那个年代的农村,二十五岁还没个对象,在邻里乡亲眼里,那基本就是“光棍”的预备役了。十里八乡的媒人倒是来过几个,可一进老刘家那两间破土坯房,脚还没站稳呢,话锋就转了,最后都摆摆手走了。 原因很简单:穷。屋子眼看就要塌,米缸常常空着底,谁家姑娘愿意嫁过来受这份罪? 老刘心里憋着一股劲。怨天尤人没用,只能靠自己。他跟老婆子一合计,东拼西凑了点钱,准备把老屋扒了,就在原地,挖地基,给儿子盖个能娶上媳妇的新房。 那天热得邪乎,太阳把黄土地烤得直冒烟。老刘光着膀子,一铁锹一铁锹地往下挖。他没想过能挖出什么宝贝,心里念叨的,全是砖头、瓦片、水泥这些实在东西。 “咔哒”一声! 铁锹像是铲到了什么硬茬上,震得老刘虎口发麻。他扒开土一看,嘿,一条黄澄澄的东西蜷在那儿,身上还有一片片的“鳞甲”。 第一反应,是蛇!还是一条“金蛇”! 在农村,盖房动土挖出蛇,说法很多,有的说是“地龙”,是吉兆,但更多的是一种原始的恐惧。老刘心里一咯噔,抄起铁锹就想给它来个痛快的,一了百了。 可他举起铁锹,那“蛇”却纹丝不动。老刘纳闷了,壮着胆子凑近了扒拉一下,入手冰凉坚硬。他再用手搓掉上面的泥土,那玩意儿在阳光下,发出了幽暗又厚重的光。 这下,老刘的心跳开始加速了。这哪是蛇,这分明是条金属做的龙!造型古朴,鳞片细密,虽埋在土里,却掩不住那股子劲儿。老刘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可他掂量着手里的分量,也知道这绝对不是寻常的破铜烂铁。 他没敢声张,做贼似的左右看看,确定没人注意,赶紧用破布把“龙”包起来,揣着回了家。 那天晚上,刘家那盏昏暗的油灯下,老刘和他老婆子把这宝贝摊在炕上,翻来覆去地看。这东西沉甸甸的,比铜重,泛着金光。老刘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要是金的,卖了别说盖房娶媳妇,下半辈子都不愁了! 可紧接着,害怕又占了上风。这东西来路不明,万一是什么“王侯将相”墓里的,自己私藏私卖,那可是要掉脑袋的罪过。上交?心里又舍不得。交了,顶多给点奖金,一面锦旗,然后呢?儿子的婚房怎么办? 一个天大的好运,就这么变成了一个滚烫的山芋。那几天,老刘觉都睡不好,心里就像有两头牛在打架,翻来覆去,纠结万分。 人一纠结,就容易办糊涂事。 老刘想了个“聪明”的办法。他琢磨着,城里不是有文物收购点吗?我别说自己挖出来的,就说是祖上传下来的,拿个残破的去探探路,看看到底值多少钱。 说干就干。他把后来挖出来的一条残破的“龙”,揣着进了城。到了文物店,他装作不经意地往柜台上一放,问店员收不收这个。 店里的伙计一看就愣了,赶忙把老板叫了出来。老板捧着那几块残片,啧啧称奇,翻来覆去地看,最后摇摇头,说这东西太精美,工艺太复杂,他也拿不准,得请专家来。 专家来了,一看也惊了,说这东西级别太高,修复难度极大,要是能有个完整的做参照,就好了。 话赶话说到这,老刘心里一急,张嘴就漏了风:“完整的我家里还有一个!” 空气瞬间凝固了。在场的人,目光“唰”地一下全聚焦在老刘那张涨得通红的脸上。完了,这下全露馅了。 后面的事,现在讲起来,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文物所的人找上了门。但他们没有高声大气地讲法律、谈政策。老刘一开始也是嘴上“嗯嗯啊啊”地应付,心里打定主意不交。文物所的人也不逼他,就是天天往他家跑。 跑来干嘛呢?帮他盖房子。 几个穿着干部服的城里人,卷起袖子,帮着老刘挑砖、和泥、打地基。这阵仗,别说老刘,整个村子的人都看傻了。老刘一开始浑身不自在,人家又是递烟又是倒水,他都手足无措。可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新房的地基一点点起来,墙体一天天增高,文物所还把盖房的材料费都给报销了,老刘那颗犟了半辈子的心,彻底软了。 不到半个月,新房盖了一大半。老刘长叹一口气,把那条完整的金龙,从箱子底小心翼翼地捧了出来。 当那条完整的鎏金龙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整个屋子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它通体鎏金,龙身盘绕,双目圆睁,仿佛积蓄着一股千年的力量。专家当场鉴定,这条龙高35厘米,重达2公斤多,工艺极为复杂。 它并不是纯金的。专家解释说,这叫鎏金铁芯铜龙。古人很聪明,知道黄金太软,做不了骨架,就先用铁打出龙的骨架,外面再包一层铜来塑形,最后在表面用“鎏金”工艺镀上一层厚厚的黄金。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既有铁的硬度,又有铜的延展性,外面看着还华丽无比。 这东西到底是谁的?干什么用的?专家们也争论不休。有人说是大户人家镇宅辟邪的,有人说是道教做法事的法器。 最靠谱的一种猜测是,它是唐代皇帝或太子仪仗车驾上的装饰物。想象一下,盛唐时期的长安街头,皇家车队缓缓驶过,车舆之上,金龙闪耀,那该是何等的威仪与气派。
1975年,西安一老农挖地基,挖出一条大蛇,老农惊惧不已,刚要将它铲为两段,却发
思念如潮心难安
2025-07-24 06:56:3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