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减碳个人之见 国家要实施双碳计划,也就是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必须期到必成。然而实现双碳计划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发力。既要从节能减排下功夫,又要从科技创新、提高效率、减少浪费等方面下功夫。通过深入学习思考,牛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要予以重视。 1,推广使用CIM和BlM技术。CIM是城市信息模型,这个技术应用到城市的建设规划和管理对于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效率,改善城市规划开发的质量都有好处。使用这个技术可以减少城市发展中的重复拆除建设 ,减少一些所谓马路拉链现象。在城市管理当中实行网格化管理, 把FEM技术应用到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BIM技术应用到工程建设当中可以减少建设过程当中的错碰,拆除,修改等等。 2,开展工程总承包。目前我国的设计和施工基本上是脱节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建造分別由业主委托指定相关的设计院和承包商。而设计院的工作有些还能够和工程单位紧密结合,他们了解工程单位的资源和技术能力,拿出的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有的设计院和工程单位基本上没有什么沟通交流,对工程单位的能力和资源几乎没有了解。因此拿出的设计方案包括施工方案到现场几乎没有办法应用,不得不进行大量的修改完善。这既浪费时间又不利于工程建设的优化,所以国家推广的工程总承包也就是在初步设计方案出台之后,施工设计交给由其它设计、施工单位联合或者由施工单位单独组织的设计施工总承包团队,由他们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就可以紧密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充分利用工程单位的既有资源,开展相关的建造工作。这种总承包充分利用施工和设计的紧密结合,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工程的品质降低工程成本,为投资商、为工程承包商、为设计院自身共同创造价值,提供增值服务。同时可以有效的减少碳排放。 3,大力开展装配化建造。开展装配化建造是把一些建筑结构细分为一些构件,使这些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制到现场安装。工厂预制一个方面可以节省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预制构件质量,降低安全风险,减少污染。同时由于工厂预制和现场相关作业可以同步进行,总体上减少工程的工期。工厂预制和BIM技术紧密结合,使工厂的产成品到现场安装之后能够容易方便的连接。 工厂预制大量的开展机械化制造甚至自动建造智能化制造,减少人工使用。在工厂制造既可以使用社会网络供电,也可以使用自主风力发电或者光伏发电。这也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 通过深入研究改进提高工艺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对能源的浪费,节省原材料的使用,甚至一些边角余料都容易把它有效的利用起来,不浪费。 研究使用大节段预制安装提升装备能力,减少现场拼装的时间,减少现场拼装的误差进一步提升工程品质。 4,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尽量为未来留下一些空白。一些工程完工不久就因为原规划的不合理不得不拆除重建,这样既造成包括原材料在内的巨大浪费又增加碳排放,污染环境,甚至还伤害老百姓的利益。另外在一些小区的规划建设或者旧城改造过程当中,不能容忍大拆大建,对老旧建筑进行适当的保留保护,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进行拆除重建。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本身就是一种合理的减排。 5,对地铁等施工过程当中产生的弃渣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比如隧道或者地铁产生的洞渣,就可以综合利用。对这些工程建造过程产生的弃渣是否可以进行分类处置?开挖产生的弃渣可以去填满一些需要填满的沟壑,洞渣可以做混凝土结构的骨料、路基的填料等等。另外还要分析这些废弃材料远距离排放与近处处理进行比对,既要进行直接的经济效益分析,又要进行碳排放的效益分析。 6,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要确保工程建造投入使用之后,在设计寿命期内能够连续有效安全的为各类用户提供服务。而不要在建造完成之后不久工程质量就出问题,不得不中断工程运行进行维修改造。对于投入使用的工程,还应当进行合理的养护,保证他们在设计寿命期内能够连续有效的运营,同时还应当尽可能地延长使用寿命。在工程设计过程当中,要尽进行工程性价比的对比,进行合理的经济分析。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大上,比如民用建筑追求高层甚至超高层。要分析比较这些超高层建筑的安全风险,以及它对老百姓带来其他的不良影响。对于大跨度桥梁也不能任意追求超大跨度,动不动就1千米甚至2千米等等。这么大的跨度,对通航当然是可以做到畅通无阻,但是并非可以在水上完全自由航行就是最好,还是应当对航行的船舶有一定程度的约束,除此之外大跨度与材料的使用耗费以及安全风险的提高都在那摆着,应当加以充分考虑。 7,进行工程设计除了直接安全质量风险评估以外,还应当进行碳排放的评估。应当尽可能选择碳排放小的方案。
建筑业减碳个人之见 国家要实施双碳计划,也就是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到2060
大桥看生活
2025-07-23 11:08: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