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我现在不想走了,我要在毛主席的床上睡个午觉!”1960年,陈毅在中南海游泳池接

“我现在不想走了,我要在毛主席的床上睡个午觉!”1960年,陈毅在中南海游泳池接见外宾后,突然说出这样一句话,工作人员愣住了。 陈毅这个人,从小在四川乐至长大,那时候家里条件一般,他早早就开始求学,1916年考上成都的工业学校,后来1919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在那里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他投身革命,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跟着部队上井冈山,和毛泽东他们一起打游击,建立根据地。抗日战争时,他领导新四军,在华中开辟抗日阵地,指挥了不少战斗。解放战争中,他率第三野战军解放华东,贡献很大。新中国成立后,当上海市长,处理城市重建,后来当外交部长和副总理,直到1972年去世。作为十大元帅之一,他性格直爽,军事才能出众。 陈毅早年去法国时,推着小车在工厂干活,汗水湿透衣服,那种苦日子让他明白底层人民的艰辛。回国后,在重庆办报纸,宣传革命思想,后来到武汉中央军校工作。井冈山时期,他砍树枝建营地,围着篝火讨论策略,长征时他留守南方,坚持三年游击。 抗日时,部队伏击日军,拉枪栓开火。解放战争,他指着地图下命令,部队推进攻克城市。上海工作时,卷袖子帮工人搬砖,推动经济恢复。1955年授衔,步伐稳健走过天安门。外交部长后,频繁出访,握手签协议。 1960年,古巴外长访华,毛泽东外出巡视不在北京,陈毅负责接待,把地点选在中南海游泳池边。古巴客人起初困惑,为什么不选大会堂?陈毅解释,这里是毛泽东工作生活的地方,选择这里显示对古巴的尊重。客人同意,会晤成功。结束后,陈毅觉得累,对工作人员说不想走,要在毛泽东床上睡午觉。张宝昌作为照顾毛泽东起居的人,觉得意外,但没阻拦,准备被子。 陈毅躺下,很快睡着,一个多小时后醒来,抱怨湿度大,床板硬,睡着不舒服,问为什么不换床。张宝昌解释,毛泽东从小睡硬床,革命时期习惯简朴,坚持用平板床。陈毅挥手送客后,转身宣布决定。鼾声响起,张宝昌守着。醒来后,陈毅问张宝昌,为什么不给毛泽东换舒适床。 张宝昌讲,从小毛泽东睡硬架子床,求学时用简易木板,陕北睡土炕加门板。进北京,有人准备弹簧床,他拒绝,坚持平板床,还批评人。苏联访问时,撤掉软垫,换硬木板旧褥子。床两侧加高堆书,夜读枕头垫高,有时脚卡栏杆,也不改。陈毅听后,感叹毛泽东不一样。毛泽东回来,听说此事,只是笑,说陈毅就是这种人。陈毅继续外交工作,推动国际交流,直到1972年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