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楚国为什么执着于“问鼎中原”,看了《楚国八百年》才知道,原来楚国人心里一直有股气在那,楚国先人作为祝融的后裔,在商朝被商人从中原赶到南方,好不容易等到周文王崛起,并帮助周部落把商朝推翻,结果周武王分封了七十多个个诸侯国,其中50多个都是姬姓家族,只有十几个异姓诸侯,但是里面也没有楚国,只给了个非常低的爵位:子爵,搞得楚国国君非常不爽。但是楚国人作为中原部落的后裔,内心却是一直想要得到中原王朝的承认,甚至一开始一国之君给周朝各种祭祀仪式上作为点火使者表现得服服帖帖逆来顺受,但是周朝的祖先们依然是不认可他们,周人只认姬姓血统,一直坚持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就是不愿意给楚国高点的爵位,一直防着楚国人。这才是楚庄王后来“问鼎中原”的来由。鼎在之前相当于“传国玉玺”的地位,楚庄王耀武扬威到周朝,问周天子“这个鼎有多重”,实际上就是在挑战周天子的权威,宣泄着楚国几百年的一股脑火之气。 这就像工作中一样,不是你努力了就有回报,表现好了就能升职加薪,最后发现升职加薪的永远是跟领导关系近的人或者说老板的亲戚。努力表现根本就没有用,只有当你实力摆在那了,有了掀翻旧有秩序的能力之后,靠自己给自己提高地位升职加薪或者说创业当老板,永远不要靠乖乖表现等之类的获得老板的认可,那几乎是没有价值的,反而要受到“周天子”给羞辱的。地位是靠自己挣来的,不是靠表现好别人施舍给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