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的10大贡献: 第一:全力把毛主席推到一把手位置,他自己甘愿当二把手。 比如遵义会议,位高权重的周恩来,力推毛主席成为领导核心,自己辅助毛主席。也正因他和王稼祥等人的坚持,最终确立了毛主席为领导核心,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 实际上,按照当时的情况,周恩来作为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之一,在大家全部否认李德和博古的情况下,周恩来抓住一把手位置握在手里,其他人应该是没话说的。但他还是力荐毛主席,这足以说明,周恩来大公无私,是真的为了中国革命着想,因为他知道毛主席是个天才,只有让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才能扭转局面。 退一步说,这也足以说明周恩来的人品是绝对过关的,但凡他有一点点像张国焘那样的自私,就不会有“让贤”这样的美谈了。 第二:他创立了人民解放军 早在大革命时期,周恩来便展现出卓越的军事远见,创建了我党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大革命失败的阴霾中,他挺身而出,领导发动南昌起义。带领贺龙、叶挺等一众热血青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一枪,似划破暗夜的惊雷,宣告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第三:努力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 旅欧期间,周恩来便受陈独秀、李大钊所托,在旅法华人中积极发展共产党组织。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契机出现。他凭借着非凡的政治智慧与沟通能力,积极与国民党相关人士接触。在与王京岐的会谈中,其合作诚意深深打动对方,推动旅欧共青团与国民党达成合作协议。 第四:担任总理26年,把一生奉献给祖国 他担任总理26年,把一生奉献给祖国。以前在课本上还可以见到一篇课文《一夜的工作》讲述大的就是周总理办公的场景。从清晨到深夜,他的办公室灯光常常彻夜长明。他要处理国内建设的诸多繁杂事务,大到国家的经济规划、工业布局,小到百姓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在困难时期,他亲自下基层调研,与百姓同甘共苦,想尽办法解决粮食短缺等问题。 第五:积极推动中美建交 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中美关系长期冰封。周恩来敏锐地察觉到,改善中美关系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他精心筹备,从选定接待组负责人,到对每一个接待细节提出要求,都亲力亲为。比如当年尼克松访华,前前后后都是他在忙碌。 第六:中国科技事业的伟大奠基人 在新中国科技基础薄弱、百废待兴之时,周恩来便高瞻远瞩地将目光投向科技领域。他深知科技对于国家发展的关键作用,如同基石之于高楼。在艰难的环境下,他大力推动科技规划的制定,为“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项目的开展提供坚实保障。亲自协调各方资源,招揽优秀科技人才,鼓励他们勇攀科学高峰。 第七:为中国的水利事业殚精竭虑,比如北京的很多水库 为中国的水利事业殚精竭虑,比如北京的很多水库。他明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关乎国计民生。北京作为首都,水利建设至关重要。为了让北京免受水患侵扰,保障城市用水安全,他多次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水文地理情况。从水库的选址规划,到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物资调配,他都悉心过问。在建设过程中,他鼓励建设者们克服困难,用智慧和汗水打造惠民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周恩来逝世后,按照他的遗嘱,他的一份骨灰被撒到北京的水库上空,因为他在这里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第八:亲自组建并领导我党情报工作队伍 革命早期,在白色恐怖笼罩的艰难时期,情报工作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周恩来凭借着过人的胆识与谋略,亲自组建中央特科等情报工作队伍。他制定严密的工作制度,培训情报人员,为他们传授秘密工作技巧和斗争经验。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情报工作队伍犹如一把隐蔽的利刃,获取了大量关键情报,多次让党组织化险为夷。他领导的情报工作,为革命胜利编织了一张无形却坚不可摧的安全网。 第九:为后来邓小平复出铺平道路 70年代,在复杂艰难的政治环境中,周恩来深知邓小平的领导才能对于党和国家的重要性。尽管自身处境艰难,他依然以巧妙而坚定的方式,在各种场合为邓小平复出创造条件。他努力维持着党和国家工作的正常运转,在关键决策中,保留邓小平的意见和建议,为其复出埋下伏笔。 第十:中国不留骨灰第一人 周恩来逝世后,遵照他的遗愿,骨灰撒入江河大地。他一生为国家和人民奉献,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物质财富,甚至连骨灰都不保留。要知道,在中国人心中,入土为安是最基本的传统,但他认为,死后还要占用一片土地,是非常自私的表现。 就这样,他成为了中国不留骨灰第一人。他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回归自然,也寓意着他与祖国的山河大地、人民群众永远融为一体。他的精神,如同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