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标签: 罗瑞卿

1955年授衔是从授衔大将开始的,由周总理亲自给在京的大将们授衔。而元帅们的授衔

1955年授衔是从授衔大将开始的,由周总理亲自给在京的大将们授衔。而元帅们的授衔

1955年授衔是从授衔大将开始的,由周总理亲自给在京的大将们授衔。而元帅们的授衔仪式是在当天下午,由毛主席亲自授衔。当时在京的元帅只有7位,林彪因为在青岛养病、刘伯承也是因为身体原因再加上军事学院事务繁忙、叶剑英则是因为要在辽东半岛组织一场重大的军事演习而缺席了授衔仪式。实际上毛主席除了给在京的元帅们授衔外,还给部分在京的开国将帅授过勋,比如毛主席就给李贞少将颁发过一级解放勋章。十二大军区的授衔工作则分别集中在7个城市进行,各军、兵种的校、尉官授衔仪式则分别由各军兵种主官主持进行。
1960年,石油部长余秋里为救大庆油田,请求罗瑞卿派飞机运5吨焊条,却被罗瑞卿怒

1960年,石油部长余秋里为救大庆油田,请求罗瑞卿派飞机运5吨焊条,却被罗瑞卿怒

1960年,石油部长余秋里为救大庆油田,请求罗瑞卿派飞机运5吨焊条,却被罗瑞卿怒斥:“口气真大,你当空军是你们家驴车?”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1968年6月,一份普通的新闻稿却因一个特殊的称谓而载入史册,当时负责起草新闻稿的陈伯达,刻意略去了正处于批斗中的余秋里的名字,然而,毛泽东在审阅时一句"还有余秋里嘛",不仅让这个名字重回报道,更成就了一段特殊的历史,从此直至中共九大,但凡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名单,余秋里的名字总是排在最后,冠以"还有"二字,这个看似简单的称谓背后,却是一位革命者传奇人生的缩影。生于1914年的余秋里,其革命生涯始于15岁那年参与的吉安农民暴动,命运的齿轮从此转向了不同的轨迹,这个出身贫苦的少年,在1929年加入工农红军儒林赤卫大队,随后相继加入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洪流。然而,革命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1931年,在反"围剿"的七里萍战斗中,年轻的余秋里头部负重伤,这次经历非但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更大的考验在1936年的长征途中,在乌蒙山区的一场遭遇战中,担任十八团政委的他左臂连中两弹,即便骨头裸露、筋腱颤动,仍坚持指挥战斗,最终,他不得不在长征途中截去左臂,带着这份伤痛完成了两万余里的壮举。1958年,对余秋里而言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毛泽东决定由这位"独臂将军"担任石油部长,上任伊始,他便展现出非凡的工作热情,第一时间奔赴玉门油矿调研,在那里,他遇到了后来被誉为"铁人"的王进喜,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谱写了崭新篇章。真正的考验在1960年到来,那时的中国,95%的石油依赖进口,每年高额的外汇支出让国家财政捉襟见肘,更雪上加霜的是,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撤离,给新生的中国石油工业带来沉重打击。就在这个危急时刻,大庆油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零下三十多度的极寒天气导致输油管道冻裂,每小时流失12.5吨原油,13口高产油井面临停产危险,这对刚刚起步的中国石油工业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作为石油部长的余秋里,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修复管道需要特种焊条,而全国仅存的最后5吨库存在沈阳一家机械厂,偏偏天不作美,罕见的特大暴风雪封锁了所有陆路交通,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这位经历过枪林弹雨的老革命,想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近乎疯狂的主意......在那个战备至上的年代,余秋里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向空军请求支援,他带着一个特殊的"说服物证"——油田工人每日赖以维生的冻土豆,直接找到了总参谋长罗瑞卿,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实则暗含深意,那袋冻得硬如石块的土豆,无声地诉说着大庆石油工人在极寒环境下的艰辛。作为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罗瑞卿深知调动军用运输机意味着什么,当时中苏关系紧张,边境局势复杂,每架军用运输机都肩负着特定的战备任务,在军队高层,早有声音批评地方过度使用军事资源,然而,国家的石油命脉同样不容有失,这位老革命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最终,这场关乎国计民生的较量,以罗瑞卿一句"此例不可开,此事必须办"作为转折,这九个字,既坚持了原则,又体现了非常时期的担当精神,两架伊尔-12运输机冒着风雪,将珍贵的焊条从沈阳运往大庆。这次空运行动的意义,远超过焊条本身的价值,当运输机降落大庆时,人们发现机舱内除了5吨焊条,还有20袋高粱米,这些看似普通的粮食,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却是一份超越职责的深情厚谊,"石油战士不能饿着肚子打硬仗"——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军民鱼水情的真谛。随后的日子里,军民协作在大庆油田持续上演,沈阳军区派出7000名官兵支援油田建设,在冰天雪地中搭建"干打垒"工房,没有砖瓦就用草泥,没有水泥就用黄土,军民同心协力,用最原始的方式解决了工人们的住房问题。到1963年,这场波澜壮阔的大庆会战不仅提前完成了预定目标,更创造性地节省了30%的建设成本,这一成就的取得,既是军队作风与工业建设相结合的典范,也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精神的真实写照。余秋里这位"独臂将军"的传奇经历,从战场到油田,从革命者到石油部长,始终贯穿着一条清晰的主线: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而"还有余秋里"这个特殊的称谓,也许正是那个特殊年代留给后人最生动的注脚。信息来源:党史博采——余秋里:担任石油部长的开国中将,毛主席称其是个帅才,开创中国石油工业最辉煌时期
1957年,解放军副师长驾驶小船跑到台湾,毛主席大怒,立即叫来罗瑞卿处理这件事,

1957年,解放军副师长驾驶小船跑到台湾,毛主席大怒,立即叫来罗瑞卿处理这件事,

1957年,解放军副师长驾驶小船跑到台湾,毛主席大怒,立即叫来罗瑞卿处理这件事,罗瑞卿想了想,决定让蒋介石帮他杀了这个叛徒!1957年,一个解放军副师长竟然偷偷划着小船跑到了台湾,这事儿一传开,整个中国都炸了锅。毛主席听说后气得拍桌子,立马把罗瑞卿叫来收拾这摊子。罗瑞卿琢磨了一下,觉得直接动手太难,干脆来个借刀杀人的招儿,让蒋介石帮着把这个叛徒干掉。张清荣这人,1920年出生在河北保定清苑县的一个穷人家,家里就几亩地,日子过得紧巴巴。1937年日本鬼子打进来,村子被烧,他18岁那年跑去参加了八路军,开始打游击。那时候他瘦得跟竹竿似的,但干劲儿足,很快就学会了怎么埋伏敌人。抗日战争里,他在太行山混战了好几年,1943年还带队炸了鬼子的弹药库,立了不少功,慢慢升到了排长。抗战胜利后,他接着打解放战争,带着部队在华北到处攻城拔寨,作战挺稳当,上头挺看重他,1946年当上了营长。1950年朝鲜战争开打,他去了前线当炮兵团长,指挥炮火轰敌人,干得有模有样。1954年,他升成了炮兵师副师长,后来还去炮兵学院学了点现代战术。1957年,他被调到福州军区当高炮63师副师长,负责守海防,对着台湾那边,压力不小。到了和平年代,张清荣的心思变了。他觉得自己打了半辈子仗,日子还这么苦,挺不甘心。他老想着升官或者调到内地大城市去享福,几次跟上头提要求都被打了回票。1956年,他还因为私下倒卖粮食被查出来,挨了个大过处分,仕途算是卡住了。这时候,他开始偷听台湾的广播,里头老说那边生活多好,有钱有美女,他听着听着就动心了。他越想越觉得大陆没意思,干脆动了叛逃的念头。他偷偷在福州沿海藏了艘小渔船,打算找机会跑。1957年12月17日晚上,他借着检查防务的名义,一个人跑到海边,上了船就往金门划。那天晚上解放军巡逻艇发现了,追了一阵子没追上,他跑到了金门,被国民党兵接走,去了台湾。张清荣跑了的消息第二天就报到了北京。毛主席看到电报,气得不行,一个副师长投敌,这事儿影响太坏,必须狠狠处理。他马上把公安部长罗瑞卿叫来,说这叛徒得干掉,不然军心就散了。罗瑞卿回去一查,发现张清荣早就不满现状,贪图享乐,心早就歪了。直接派人去台湾杀他,罗瑞卿觉得不现实,风险太大,手底下在台湾也没啥人能干这事儿。他想了想,决定玩个聪明的,派了个被抓的国民党特务给台湾发消息,说张清荣其实是共军的卧底,假装投降。这招儿够狠,直接把张清荣推到蒋介石的枪口上了。张清荣到了台湾,国民党先把他当宝贝。蒋介石亲自接见他,给了他个上校军衔,还赏了500两黄金,安排他住好房子,日子看着挺美。他改名叫张春生,想在那边混出个名堂。可他嘴上没把门的,老跟记者聊大陆的事儿,还说什么国共合作的话,国民党一听就觉得不对劲,怀疑他是真有问题。1958年10月30日,他在台北街上跟士兵吵起来,还动了手,被警察抓了。这事儿一闹,国民党对他彻底不放心了,把他关起来审了两个多月,想挖出他通共的证据。他死活说自己是真投诚,可没人信。蒋介石听完汇报,觉得留着这家伙是个祸害,干脆下令干掉。1958年12月,张清荣被带到台北郊外枪毙了,跑过去还不到一年就完蛋了。张清荣跑了这事儿,在解放军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上头拿他当反面教材,开了好多会讲忠诚的重要性,提醒大家别忘了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