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88年,我军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破译出越南的电报,但是电报内容却让所有人大吃一

1988年,我军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破译出越南的电报,但是电报内容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只见电报上写着:“日前,我军派出的30多名侦察兵无一幸免,疑似被同一个人击毙了!”   1988年,中越边境硝烟未散,中国军队的情报员们日夜奋战,破解了一封越南的秘密电报。谁也没想到,这封电报揭开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事实:30多名越南侦察兵,竟疑似栽在了一个中国士兵手里。这到底是怎样的神人?他的枪法如何震慑敌军?这背后又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中越边境的紧张局势让无数中国军人枕戈待旦。80年代末,老山地区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丛林、山峦、恶劣天气,处处是挑战。越南军队仗着地形优势,频频派出侦察兵,想摸清我军的底细。而我军呢,也不甘示弱,情报部门加班加点,试图抓住敌方的每一个破绽。就在1988年,我军情报人员终于迎来了一次重大突破——他们截获并成功破译了一封越南军方的电报。   电报里,越南方面语气透着震惊和无奈:他们派出的30多名侦察兵,全军覆没,而且怀疑是同一个中国士兵干的。这消息一传开,我军领导层都坐不住了。30多个人啊,这得是多厉害的枪法,多硬的心理素质?一开始,大家还有点怀疑,毕竟这听起来太夸张了。领导立刻下令核实,情报员们反复确认后,确定这不是越南那边瞎写的,而是真真切切发生的事。   经过调查,这位让越军闻风丧胆的士兵叫向小平,一个来自四川南充的普通农村小伙。1966年出生,家里条件不好,父亲当过兵,从小就给他灌输保家卫国的念头。1984年,18岁的向小平参军,加入了北京军区第27集团军,后来被派到老山前线。他不是什么天生的神枪手,但凭着一股子韧劲和刻苦,在部队里练出了一手好枪法。他的师傅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传奇狙击手魏来国,那可是个用265发子弹干掉202个敌人的狠角色。向小平跟着魏师傅学了不少绝活,比如挂砖头练枪稳,长跑后瞄准,甚至大雪天趴几个小时练耐力。   1986年,向小平到了老山前线。那地方地形复杂,丛林密布,雨水多,蚊虫多,稍微不注意就可能暴露目标。越南侦察兵仗着熟悉地形,老是偷偷摸摸过来,想搞清楚我军阵地。我军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派狙击手打“冷枪”,专门收拾这些“探头”。向小平凭着过硬的枪法,被选中执行任务,拿上了79式狙击步枪。   1987年8月到9月,40多天时间,向小平硬是靠31发子弹,干掉了30个敌兵,还重伤了一个。这命中率,搁谁身上不得叫一声绝活?他不是乱开枪,每次出手都稳准狠。有一次,他在800米外一枪撂倒一个敌兵,那家伙直接摔下山崖,战友们看了都直呼过瘾。还有一回夜里,他瞄准一个越南军官,子弹打中了但没要命,这成了他少数的遗憾。   30多个侦察兵没了,等于他们一只眼睛被戳瞎了。更要命的是心理阴影——谁也不知道下次瞄准自己的会不会又是那杆枪。越南不得不缩减侦察活动,重新琢磨对策。而对我军来说,这简直是大快人心。向小平的战绩传开后,部队士气大涨,大家都觉得,有这样的战友在,怕啥呀?领导也乐开了花,1988年5月,中央军委直接给他颁了个“战斗英雄”的称号,次年还评上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向小平的成功,不是靠运气,而是实打实的本事和付出。他在战场上不光打得好,还特别能吃苦。40多天作战,他顶着大雨、高温、蚊虫,愣是没退缩过一回。有回发高烧,他硬是啃冷干粮、喝雨水,坚持完成任务。这种精神,搁现在看,也是没得说。他的事迹还证明了一件事:战争不光是大部队的事,一个人的作用有时候也能翻天覆地。   退伍后,1999年,向小平进了重庆海关,干起了反走私的活儿。战场上的那股子劲头,他一点没丢。查毒品、抓假币,他都冲在前头,最厉害的一次参与破了个70公斤毒品的大案。这辈子,他一直信奉一句话:“国不可一日无兵,关不可一日无守。”   向小平不是什么大人物,就是个普通士兵,但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肯拼、肯干,谁都能干出不平凡的事。他的枪法震慑了敌人,他的精神鼓舞了后人。这种事不光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我们中国人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