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13年,37岁的大内总管小德张对自己的主子五格格表白:“韫馨,你嫁给我吧,我

1913年,37岁的大内总管小德张对自己的主子五格格表白:“韫馨,你嫁给我吧,我可保你富贵。”五格格却怒斥道:“滚。”谁能料到,清廷亡了以后,小德张所说的的富贵是多么的奢侈。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1913年,小德张站在裕容龄面前,带着多年谋划的自信与突然的勇气,开口提出请求,他没有迂回,也没有试探,只说了一句:愿她嫁给他,他许诺富贵平顺,承诺今后再无波折。 可他的话音未落,裕容龄已站起身来冷然拒绝,面无犹豫,甚至不愿再听一句解释,小德张看着她离开的背影没有追上去,也没再开口,只是站在原地久久未动。 裕容龄从不曾预料自己会在多年之后听到这样的话,她本以为这段关系早已随着紫禁城的崩塌一并归于尘埃。 她对小德张没有怨恨,也不带敌意,但心里清楚这种请求不该存在,更不该继续,她的拒绝没有多余情绪,却比怒斥更绝。 这场突如其来的表白其实在小德张心中酝酿已久,他们的交集始于宫中,两人因慈禧之命分别管理戏班与舞蹈演出,多有往来。 那时,裕容龄刚刚回国,被安排入宫服务,以其精通西洋艺术被慈禧所器重,负责排演西式宫廷舞蹈,她动作精准,风格鲜明,在宫中很快脱颖而出。 而小德张是负责宫内京剧演出的掌案太监,他早年从御膳房调至戏班,凭借出色的眼力与勤奋,很快摸清慈禧喜好。 慈禧对京剧痴迷,他便苦练武生功底,亲自参与舞台管理,调配角色、选定剧目,渐渐掌控了整个戏班的运作权,两人因工作交集频繁,时常在排演场合中碰面。 他曾几次为她安排舞台设备,也曾亲自指点灯光位置和伴奏节奏,这些细微之处在旁人眼里无足轻重,却被他自己悄悄记在心里,作为两人“默契”的证据。 可那时的裕容龄,关注的远非人情,她自小生长于异国,受法式教育,对宫廷约束与礼制并无太多好感,她更关注自己的舞蹈作品是否完成,文化能否交流,艺术是否能被认可。 她对小德张的每次接近都以工作为界,既不拒绝,也不靠近,她看得出他的心思,但从未回应,小德张的爱意,就埋藏在这段沉默的互动里。 他出身贫寒,家在天津静海,是穷苦渔户子弟,年幼时为了一口饭而在集市上为富人牵马提鞋,他亲眼看过人上人的生活,也体验过街头乞讨的羞辱。 十二岁那年,他听闻自宫可入宫当差,有饭吃,还有前程,便咬牙自裁,投身太监序列,刚入宫的日子并不好过。 他被安排进御膳房,日复一日洗锅刷碗,喂鸡养鸭,直到有一天,他偷听到两个御前太监议论,说慈禧最喜听戏,对戏班中会武生的伶人尤为偏爱。 于是,他开始偷偷学习戏曲,尤其专攻武生,既练身手也琢磨声调,不久后被调至戏班,一步步从跑龙套干起,到最终被允许站在台上演出,再到担任统筹,最终掌控整支宫廷戏班。 他的京剧功底虽不能与专业伶人媲美,但在太监群体中可谓出类拔萃,他凭此讨得慈禧欢心,又借机结识内廷要人,逐渐获得实权,但唯独对裕容龄那份欣赏,并非出于功利。 两人共同的艺术追求,是他心中为数不多的“真实”,他认为他们都懂艺术、都精于舞台调度、都热爱表达,这种共鸣在他看来是世上最难得的情感基础。 清廷覆灭后,他将自己多年积蓄转作商铺,在天津购地、开当铺、置屋产,自觉身份已不同于昔日,他以为只要身份平等了,那份感情便可以摊开来讲。 然而他没想到,裕容龄从未动摇过自己的立场,她清楚小德张的身份,也理解他过去的奋斗,但她不是一个追求“保富贵”的女子,宫廷是她短暂停留之地,艺术才是她安身立命之本。 小德张被拒后沉寂了一段时间,他没有再提这件事,也未再与裕容龄联系,他继续在天津扩大生意,陆续娶了几位女子为妻,建宅买田,过起富贵人家的生活。 他仍旧热衷戏曲,在自家宅邸设小剧场,每周请戏班来演,宴请各界名流,他的生意从当铺发展到绸缎行、茶庄,依靠宫廷旧人脉,也曾涉足黑市贩运,积累了不少财富。 到了晚年,他的名字在天津商圈赫赫有名,却鲜少有人提及他曾是紫禁城中权倾一时的内务掌权人。 裕容龄则在清廷覆灭后,离开北京,转往上海定居,她开始致力于舞蹈教学与创作,试图将西洋芭蕾与中国传统舞姿相融合。 她先后举办多场公开演出,接受国内外艺术评论邀请,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少有的女性先锋,尽管时局动荡,她始终未放弃舞台,她没有成家,也未再入仕,只将一生奉献给舞蹈。 到了四十年代末,她淡出公众视野,隐居在杭州一处私宅中,多年之后小德张病逝,他的家人继承巨额遗产,也继续经营商铺。 但对于他早年宫中经历、对于他向一位格格求婚的过往,鲜有人再提,那些日子仿佛从未存在过,而裕容龄则在一九五九年静静辞世。

评论列表

加皮
加皮 6
2025-07-11 02:49
太监怎么会有胡须呢?

用户12xxx17 回复 07-11 08:46
没有择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