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亚迪涨价这事,吵得跟罗生门似的。官方拍胸脯说没涨,销售小哥也一脸真诚跟着点头,可好些消费者掐指一算,7月提车比6月多掏了真金白银。你说怪不怪? 问题出在哪儿?明面上的“指导价”可能确实纹丝不动,但咱老百姓最终落地价,是指导价减去各种优惠后的结果。关键就在这“优惠”上,它像夏天的云,飘忽不定。六月可能店里有任务压着,地方补贴赶趟,销售冲业绩心切,优惠力度能砸穿地板。到了七月,任务完成了,补贴收紧了,或者热门车型根本不愁卖,那所谓的“综合优惠”自然悄悄缩水。 落地价变相“被涨价”,这才是真相。指导价没变,但能薅到的羊毛少了,可不就是得多掏钱?消费者感觉涨价,一点没冤枉。这事提醒咱,买车别光盯着厂家海报上的数字,最终落地价才是硬道理。多跑几家店,多磨磨销售,把白纸黑字的优惠条款敲死,比听谁拍胸脯都管用。你的钱包,最诚实。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