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吴三桂,那真是手握重兵,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1646年以后,永历帝朱由榔逃到缅甸,吴三桂坐镇云南,手握几十万兵,本可以左右逢源,结果呢?
谋士刘玄初两次劝他:别杀永历帝,留着收买人心;别主动要求撤藩,不然康熙一同意,你就完蛋。吴三桂呢?一句都没听!跑去缅甸把永历帝杀了,还主动要求撤藩。结果康熙直接同意,吴三桂瞬间懵了,兵权没了,自己也陷入绝境。
起兵反清的时候,他既不敢高举“复明”大旗,也不果断进攻北京,反而在长江边犹豫,想和康熙谈判。康熙呢?一边稳住他,一边调兵遣将,等清军集结完毕,直接翻脸,处死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前线大乱,吴三桂气得吐血,大势已去。
刘玄初看得明白,吴三桂却始终没想透。历史证明,权力博弈中,优柔寡断、骑墙观望,只会把主动权拱手让人。吴三桂的悲剧,不是时局无情,而是他自己一次次把“好牌”打成“烂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