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周末去某地参加了事业编教师岗位的招聘,我和其他两位老师分到其中一个语文组做面试考

周末去某地参加了事业编教师岗位的招聘,我和其他两位老师分到其中一个语文组做面试考官,我们三个人,一天的时间,面试了34名考生,站着考官角度做一下总结,供正在考教师编和以后要考编的考生们参考: 特别想提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考生的知识积累和抠课本的功夫真得下狠劲儿。 这次面试讲《阿长与山海经》,15个人里只有1个考生读对了课文最后那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里的“呵”字。 这字放在句子结尾读“a”才对啊,轻轻一叹,情感全出来了。 结果剩下14个人齐刷刷念成“he”,抒情句活生生变陈述句,听得人心里咯噔一下。 更逗的是有个姑娘把“灸疮疤”读成“zhi chuang ba”,把昏昏沉沉的我直接逗精神了。 别看这些字词小,一开口就暴露底子。 大家一定得把课文里的生僻字、多音字挨个扒拉清楚,重点篇目最好查查名家朗诵视频。 现在面试考官都是老教师,对教材熟得能背下来,学生时代偷懒跳过的注释,这会儿全变成雷区。 前两天的考生真该带本字典去候考室再翻两遍,特别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里面藏着一堆“文字刺客”,比如《祝福》里的“捺上花冠”、《孔乙己》里的“蘸酒写字”,稍不留神就能踩坑。 像今天这位把“灸”和“炙”搞混的考生,要是提前翻过课本注释,哪至于闹这笑话?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孩子们整体素质确实高,站上讲台那精气神儿比我们年轻时强多了——就是下次读到“灸疮疤”可别再嘴瓢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