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慈禧狼狈逃窜至山西首富家,临行时,慈禧让乔家借她10万两,乔致庸扑通一声跪倒在地:“30万都行,但您得拿一样宝贝换。”乔致庸细说要求,慈禧大笑:“这有何难!” 光绪二十六年夏,天色还未大亮,天空中发出一声炸响,慈禧顿时惊坐起身,她拍着胸脯问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想到,就有太监着急忙慌的进来哭喊道:“老佛爷不好啦,洋人要打进来了。” 这话一出,慈禧惊出一身冷汗,她没有多做犹豫,吩咐手底下的人赶紧收拾贵重东西,即刻御驾西行。 而就在山西的乔致庸也在7月底听到了这样的消息,“两宫西狩,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咱们乔家名声在外,还要早做打算才好。” 乔致庸在这风云际会中能将乔家的光辉继续发扬光大,靠的当然也是超乎常人的决断力和前瞻性,太后和皇上还未到来,他就已经预想到了各种可能。 在两宫还未到达之时,乔致庸总是盯着门外的黄昏落日发呆,等票号掌柜叫他的时候,他才回过神来,此刻,他的眼中已然蓄满了泪水:“难道我大清气数将尽?” 他不是为两宫伤心,是为我中华民族的危亡担忧,虽然他只是一个商人,但是他的的确确心系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 “我们五千年的泱泱大国,竟要落入夷狄之手?”外邦入侵,这当然比国家内部动乱更加严重,但票号掌柜还是提醒他“现在咱们已经没有时间伤心了,两宫不知何时到达,咱们如今之计只有关张南逃了,许多票号都已经行动起来了,咱们要早做打算。” 这事,乔致庸其实早就想过了,他的早做打算便是:迎两宫入晋。 他不走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不是为了两宫,而是为了自己的民族气节,他斩钉截铁的说:“我的根就在这里,我们乔家的百年基业也在这里,我要去哪里?洋人要是打进来,那我就和他们玉石俱焚。” 一个商人能有这样的勇气令人惊叹,看到他这样,底下的掌柜跪地恳求他收拾东西走,但他还是摇头拒绝,甚至还决意要穿上自己的官服。 他抚摸着官服说道:“这是当年太后强卖给我的,一直没有机会穿,这下好了,洋人要是敢来,我就穿着这衣服去会会。”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他没有等来洋人,反而等来了两宫,消息早早就递来了:“太后要在你们这里歇脚,这是你们几辈子修来的福分,要好好准备着呀。” 当然,还有一事便是借钱,这个事本来是李莲英同当地官员去说的,结果,当地官员将当时山西有头有脸的票号掌柜都抓来了,压根没有人愿意借。 “这大清看样子是不行了,现在将钱借出去,往后还能有还的可能吗?” “就算是大清虚惊一场,但回过头来想想,他们娘俩平日里的做派,恐怕这钱也怎么都要不回来,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呀。” 商人趋利避害很正常,但是这个节骨眼上,如果没有人借,那不就要出大事了吗? 但最后乔致庸答应了,其实此前慈禧太后没少给他使绊子,甚至他在太后手底下也算是“死过好几回了”,就冲这些过往,他能借,简直令人敬佩。 乔致庸想:抛开他们的身份不谈,他们与我们一样,是中国人,是同胞,如今落了难,来到咱们这个地方,咱们不帮说得过去嘛,更何况,不管她做事怎么样,咱们要厚道待人,将来人家提起咱们山西人,都能有个好印象。 于是,忠厚赤诚的乔东家给了,他知道这钱打了水漂,但他还是给了,如今他已经八十多岁了,没有多少年头了,但他一声不想叫自己后悔。 两宫来了之后,在他这里好好享受了一番,高兴之余,将乔东家叫到身前询问他要什么赏赐。 乔东家四个字就能满足,要问这四个字是什么,那便是“福种琅嬛”,这其中包含了美好的祝福,也展现了乔东家人性的至真至善。 信息来源:《乔家大院》朱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