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最对不起的人不是单雄信,而是王世充。 在演义故事中,秦琼与单雄信的兄弟情被描绘得感天动地,但这与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 秦琼出身文官世家,祖上三代均在北朝为官。 年少时,秦琼加入隋军,先后在名将来护儿、张须陀麾下任职。 秦琼之所以会加入瓦岗,完全是一系列身不由己的变故所致。 公元616年,秦琼随上司张须陀征讨瓦岗军。此时,李密已经来到了瓦岗。 翟让依照李密之计,在荥阳大海寺北树林内设下埋伏,引诱张须陀来攻。 张须陀中计,陷入瓦岗军的重围,最终力竭战死,秦琼、罗士信拼死率残部突出包围圈,投奔了同为隋将的河南道讨捕大使裴仁基。 从这点来看,秦琼跟瓦岗军是有血海深仇的。 这时,瓦岗军内部也发生了变数,李密取代翟让做了一把手。 裴仁基率部据守虎牢,与瓦岗军交战,互有胜负。 不过,监军御史萧怀静素来与裴仁基不和,两人时常发生冲突。 李密抓住这一点,趁机诱降裴仁基。 裴仁基深知得罪了萧怀静,自己将来也没好果子吃,干脆杀掉萧怀静,率全军投降了李密,这其中也包括秦琼和罗士信。 因此,秦琼加入瓦岗,并非自愿,本质上带有一定的被动与无奈。 进入瓦岗后,李密为了壮大自己的羽翼,大力提拔秦琼这样的新降猛将。 而单雄信,则属于翟让一派的人,与秦琼存在着派系隔阂,远非演义中的结义兄弟,私下里并无多少交集。 在伏杀张须陀的战斗中,单雄信是出了大力的,这一点,秦琼心知肚明。 两人从沙场上的对手一跃间成为袍泽,秦琼内心的疙瘩可想而知。 不久,李密设鸿门宴,杀死翟让,翟让的亲信单雄信、徐世勣、邴元真等人,差点殒命当场。 李密为了收拢人心,依旧重用翟让旧部,但同时也为后来瓦岗军的惨败埋下了伏笔。 618年,李密与王世充在邙山交战,瓦岗军不敌。 关键时刻,邴元真主动献出洛仓,投降王世充。 据守偃师城北的单雄信不听调度,拥兵自重,坐视李密败亡。 盛极一时的瓦岗军就此土崩瓦解,李密率亲信王伯当,逃往长安,投降李渊。 单雄信因主动投降王世充,被任命为大将军,而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等人则是因交战受伤,被王世充俘虏。 一边是高高在上的大将军,另一边则是阶下囚,秦琼等人内心对单雄信的恨,可想而知。 当然,王世充倒是没有为难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等人,反而表现出了极大的器重。 王世充任命秦琼为龙骧大将军,程知节、罗士信等人也各有封赏,在生活上同样关怀备至,信任有加。 从个人恩义上讲,王世充对秦琼,有知遇之恩。 但相处日久,他们也逐渐看清了王世充的为人。 一天夜里,程知节找到秦琼,忧心忡忡地说道:“叔宝,王公此人格局太小,心胸狭窄,动不动就喜欢赌咒发誓,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能平定天下的明主呢? 秦琼沉默良久,重重地点了点头,他也有同样的感觉。 恰在此时,唐军的李世民兵锋正盛,展现出了真正的王者之风。 秦琼等人暗中商议,决心投奔唐军。 公元619年,王世充与唐军在九曲对阵。 就在两军将士的注视下,惊人的一幕发生了。 秦琼、程知节等数十名将领,催马来到阵前,与唐军隔着百步距离。 他们勒住马缰,朝着王世充的帅旗方向,远远地躬身下拜。 秦琼朗声说道:“我们蒙您特殊的礼遇,一直想报答您的恩情。但您性情多疑,又好信谗言,实在不是我等托付性命的明主。今日不能再为您效力,就此告辞!” 说完,他们一行人拨转马头,毫不犹豫地奔向了唐军的营垒。 王世充在帅旗下,目瞪口呆,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 从道义上讲,秦琼选择了一位更值得效忠的君主,无可厚非。但从个人情义上讲,他对王世充的亏欠,是实实在在的。 至于单雄信,最终兵败后被杀,期间,也只有昔日好友徐世勣出面求情。 而其他瓦岗旧将则选择冷眼旁观,这其中就有秦琼,因为两人的旧怨太深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