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买房有多拼?月供3200,相当于每天一睁眼就欠着107块钱
同村的小李前年咬牙在城里买了套房子,现在每天通勤两小时去市里装修工地搬砖,中午蹲在工地上吃盒饭的时候,腰间钥匙串上的门禁卡摆到最显眼的位置。这已经不是普通的门禁卡,这是脸面!这是他在城里某小区A1202的"家"——虽然一年住不满一个月,但每次回村吃席的时候,腰杆子确实能挺得比电线杆还直。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现在相亲角的大妈们把"县城有房"这四个字直接刻进了择婿的基因里。上周隔壁村王姨给儿子安排相亲,对方姑娘开口就问:"在县里哪个楼盘买的房?“小王支支吾吾说家里的老宅刚翻新,姑娘当场随便找个借口就溜了。现在村里年轻人见面打招呼都变了,"你家首付多少?凑到几成了?”,比"吃饭了吗"还顺口。

在村口开小卖部门的老李算过一笔账:儿子在城里的房子,月供3200元,等于每天一睁眼就欠着107块钱。儿媳妇在服装厂踩着缝纫机,踩冒烟了也不敢随便请假。有一后孙子发烧住院,老两口掏出养老钱要支援,儿子死活不敢动房贷账户里的钱,硬是刷爆了三张信用卡。现在村里那些羡慕"城里人"的三姑六婆们怕是不知道,这些表面光鲜亮丽的城里业主们,在城里的日子过得是比村里的土狗还紧巴巴。

要说现在年轻人为了买房有多拼,看城里各小区晚上亮的灯就知道了。周一到周四晚上漆黑一片,周五晚上才陆续亮起零星的灯光——那是周末才回"家"的房奴们。有的人为了省下每月150块的物业费,偷偷在“家徒四壁”的毛坯房里搭帐篷;有人把精装房的飘窗都改造成灶台了,这样能省下外卖钱。更绝的是老刘家小子,愣是把三十平的单身公寓隔出两个隔间,改出租房收租金。

前几天听在银行上班的表姐说,现在县城房贷客户里,藏着个的神秘组织——“月光族”。每月15号工资一到账,16号就准时上交给银行。有个小伙子还款日都设置成手机屏保,记得比女朋友生日还牢。还有更魔幻的,现在连村里红白喜事的份子钱都开始讲究了——转账上备注的是"支援首付",比写"节哀顺变"还感动人。

说实话,城里小区那盏自己“家”的灯确实勾人。村尾阿娴结婚三年了,愣是没敢要孩子,就为保住电器厂那份五险一金的工作。她说就算每次加班到深夜,但是抬头看看业主群里的通知,广告,都能觉得那冷冰冰的文字比老公的甜言蜜语还甜。这些把青春焊死在流水线上的年轻人们,有多少能真正在自己买的房子里睡个自然醒的懒觉。

说句心里话,我们这代人像是被绑在了买房这辆战车上了。前两天看见开发商在村口的售楼广告——“安家才能立业”,怎么看都像是句咒语。倒是村里干部说得实在:"房子是该买,但别把三代人口袋都翻个底朝天。"城里那几十平的毛坯盒子,装得了户口本,装得下学位名额,但就是把日子过成还贷倒计时。再听说谁在城里买了房,别光顾着夸,记得问问人家物业费一平多少,停车费多少,就会清醒了。
房子是家,是港湾,别让它成了你人生的枷锁和负担,这样说你认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