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失去威严的三大表现,你中招了吗?
教师失去威严的三大表现,你中招了吗?
原创 在逃教师 人间青云
2025年04月28日 18:31 江苏

人间青云

最近和朋友闲聊时,他突然叹气: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我上课拍桌子都没人理。这句话戳中了好多老师的痛点。一线老师天天和学生斗智斗勇,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威信就从指缝溜走了。教师威严是管理学生的利器,今天就来看看教师威信流失的危险信号。

一、知识露怯的不自信表现
各种网课的兴起,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早已突破教材边界。他们会拿着科普杂志的航天专题追问火箭推进原理,用历史纪录片中的细节质疑课本结论,甚至将社交媒体上的知识碎片拼成尖锐问题。当教师习惯性用“考试不考”作为挡箭牌,或对跨学科问题始终停留在表面解释时,讲台上那个终身学习者的形象便会崩塌。
其实老师可以尝试花时间在学生的问题上,他们的问题就算不考也有一定的价值。可以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建立“问题漂流本”,将课堂生成性问题转化为教研素材 ,此外,每学期重点深挖2-3个学科前沿动态,就算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也可以用其他的知识唬住学生,“非常好,这个问题我还没了解过,但是我最近学习了……”。
二、处罚学生优柔寡断,学生说什么就是什么
教育现场的灰色地带正在降低教师的决策权威。面对迟到、敷衍作业、课堂插话等高频问题,教师如果总在“严格处理”和“算了算了”之间摇摆,班级管理的标准就会彻底失效。更隐蔽的危机是,学生会准确定位教师的容忍度,学生很精,一次逃脱就知道老师不敢惩罚,那么当第三次警告依然没有实质后果时,所有规则都将沦为假性约束。
这种情况归根结底就是要凶,是学生就天生怕老师,所以在初期定人设时一定就要是严肃的。对于后期反应过来但无能为力的老师,可以请班主任协助管理学生,学生知道你有处理他的办法后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三、过度暴露自己的情绪
40分钟课堂是教师专业性的集中展示,但也是情绪消耗的时刻。当疲惫感让教师频繁使用“你们这样对得起我吗”的道德施压,当焦虑感转化为“你们是我带过最差一届”的群体否定,实质上暴露的是职业角色的认知偏差。
这类情绪表达每发生一次,师生之间的信任就坍塌一次。而那种将个人生活压力在课堂上进行情绪宣泄的老师,其实你这不是吸引学生的关注或同情,是让他们多了一个背后议论你的机会。
作为老师,情绪管理真的很重要,上课前可以在教室外做三次深呼吸,告诉自己现在的状态转变。当遇到快要和学生争吵的时刻,清空大脑,和学生说“这个问题我们课下单独聊”。如果你有很好的朋友,有愿意倾听的家人,那请不要把情绪压在心里,每周都要倾诉,缓解压力。
教师威信的实质,是专业能力、管理智慧和情感稳定性共同构建的教育可信度。它不依赖强制服从,而源于学生内心对教师价值的确认。当我们停止用“管不住”的焦虑对抗成长规律,转而用持续的专业精进来构建教育磁场时,那份属于教师的尊严,自然会重新在教室里落地生根。